1.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世界上还有别的国家有玉石文化吗?
中国玉文化对我们影响巨大,源远流长,7000年前我们就已有记载,是我国传统文化中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世界上玉石的产地很多,如加拿大、俄罗斯、美国、墨西哥、新西兰、意大利、韩国等都有丰富的玉石矿物,那么“玉石文化”在其他国家是否热衷于国民呢?
俄罗斯
俄罗斯的玉石资源非常丰富,玉石产量大,国内碧玉产地都是从俄罗斯进口的,还含有大量俄罗斯白玉。 但是,尽管生产玉石,俄罗斯人对玉石的感情却很低。 在玉石开采地,当地人认为玉石是财富的来源,而不是文化产品。
大家可能对俄罗斯的玉石文化有些误解,但我想俄罗斯并不那么热衷于玉石。 这方面的研究也很少。 俄罗斯也很早就发现了玉石,但初期很少使用。 如今的俄罗斯比以往任何时代都更珍视中国的玉文化。 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雕塑家、收藏家、汉学家高度评价中国玉雕作品,认真研究中国古代玉器。
新西兰
说起和中国一样拥有悠久玉石文化的国家,新西兰必须要提到。 新西兰玉石的知名度,与中国玉齐名世界闻名,但历史和文化传统不同。 之所以叫新西兰玉,是因为它的玉石产地而得名,是新西兰玉闪石玉和蛇纹石玉的总称。 新西兰的玉石主要是原作的毛利人思考后做成器皿,所以也被称为毛利玉石。 新西兰毛利玉器数量多,但种类少,与中国玉器相比,简单得多,主要有玉人项饰、玉吊、玉平棒、玉锟等,从用途上可分为装饰玉、礼仪玉两种。
每个国家的文化习俗大不相同,国外的生活习惯与中国大不相同,欧美国家非常喜欢钻石和其他材料的搭配。 每个国家都有各自珍惜的独特文化,我们必须尊重并正确认识文化差异。
2.新西兰玉石的不同图案有什么含义?
新西兰的玉石主要是绿色的软玉,英语翻译为Jade或Greenstone,毛利语翻译为Pounamu。 这些玉石多作为垂饰、耳环、戒指制作,价格不会特别贵。 定价基于形状而不是面料,即使不是玉石专家也可以轻松选择。 不同形状的玉石有不同的含义:
Hei-tiki护身符
这个人偶雕刻是毛利人的舞蹈形象,由毛利人的神Tiki负责生产,所以这个符号也有丰富和多产的意义,非常适合送给想早点生贵子的女性。 那也是一种护身符,有新西兰本土的特色。
海猫鱼钩
鱼钩的图案多种多样,弯钩的地方不一定很尖,像鲸鱼尾巴一样的钩子也很漂亮。 该图案主要表现平安、顺利、成功、富裕、健康,男女均可佩戴,适合送给走远或经常在外奔波的人。
Twist螺旋
美丽的螺旋图案像生命的轨迹,阴性的设计,适合送给恋人和家人。 双螺旋表示两人之间的爱和友谊,三螺旋表示群族的忠诚和团结。 这种友谊和爱达到了灵魂的程度。 因为螺旋图案无论路径多么完整,相爱的人总是有着密切的联系,交叉着彼此的生死。
Toki斧
这是充满阳刚之气的设计,也是帝王的象征,代表力量、信念、勇气,适合送给男性朋友。
Koru涡
新西兰蕨类植物的形象,有本土特色。 它代表新生和希望,代表和平,适合送给儿童和青少年。
Manaia人头鱼尾像
有鸟的头、人的身体、鲸鱼的尾巴的形象,代表着天地和大海的平衡,是毛利文化中神与凡人的信使。 它具有引导人们灵魂走向和平、抵御嫉妒和灾难的强大精神力,不限于群雄。
3.
新西兰 毛利文化
新西兰毛利人的文化
毛利文化的起源和风俗可追溯到其祖先移民来新西兰之前的谜样年代。
毛利人是阿奥提亚罗亚的「大地原居民」,其文化是新西兰生活模式的一个组成部份。
传统上,毛利人都是工艺精湛的艺术家,向以编织及雕刻驰誉世界。 他们也是出色的猎人、渔夫、园艺家和战士,到了18世纪末,欧洲人才陆续来到新西兰,最初是捕捉鲸和海豹的人,接着便是传教士和移民。
家族观念是毛利社会结构的中心思想,是指家族本身及其繁衍的大家庭,也是组成一个部落分支的成份,而一个部落分支正是组成一个部族的成份。 即使今日,毛利人较喜欢以大家庭形式生活在一起,显示了传统生活模式的持续性。
然而,随着都市化的影响,毛利人口之中也出现了不少小型的核心家庭。
音乐和舞蹈是毛利文化中不可或缺的部份,他们十分喜爱歌曲和传统舞蹈。而且,毛利文化是透过音乐、歌曲、雕刻品、编织技术、其它手工艺、说故事及宗族谱代代相传的。
毛利艺术的力量和美妙也体现于建筑雕刻之上,例如有雕刻的会堂;也有些体现于各种宝物包括木、骨和绿玉石。
雕刻和编织工艺当然是与传统生活模式息息相关,也是基于实际需要,因为,毛利族并没有文字,他们的历史和宗族谱便靠会堂或房屋上的雕刻记录下来。
例如,在有雕刻的会堂前面的雕刻已记载着这房屋的历史,其顶端的雕像乃代表其祖先。
毛利人的衣料、绳子及斗篷,多用亚麻及其它天然纤维来编织。坚硬的新西兰翡翠(又叫绿玉石)原本是用来造武器及雕刻工具的。
毛利人的文化十分丰富和多姿多彩,是因为他们与大自然别具关联,其居住环境正是海洋、河流、湖泊和森林。
所有来新西兰的游客都有许多机会亲身体验毛利文化,其中以北岛罗托鲁阿地热区的文化活动最著名,包括品尝用烫热石头在坑中烹调食物的石头火锅、参观会堂、接受欢迎仪式,并欣赏舞蹈;然后浸泡温泉和舒缓身心。
这里说的传统舞蹈主要是指战士舞,由于新西兰国家榄球队驰誉国内外,他们每逢应战前都会跳毛利战士舞。
刺青是毛利族传统的纹身艺术,通常刺在面上,其目的和用途都是十分神圣的,刺青的图案与雕刻式样有紧密的相关象征意义,以前必须由族内神职人员的刺青专家执行,现在则由刺青艺术家来做。
真正进行刺青时是没有麻醉药的,该是非常痛楚,而且可能历时几个月才完成。所以这是个人勇气的表现,不适合胆小者。
毛利人与土地有着一种非常强烈的精神联系,他们认为土地、土壤和水都是「宝物」,毛利人视他们自己是这项宝物(土地)的监护人,因土地是当地人民的团结力量之源和身份依归。
新西兰四周环海,所以毛利人与海洋有着强烈的联系。根据传说,毛利人的祖先原居于库克群岛或其附近。他们是划独木舟来的,第一艘到达的独木舟是由Kupe带领,并在北岛北部登岸。
新西兰的原居民都是能干的渔夫,而且会遵从钓鱼的惯例。按惯例捕获的海产是不可交易或出售的。
会堂是毛利文化概念的核心,是一个将毛利族价值观和哲学重复肯定的地方。
每一间会堂里面的各种雕刻和装饰性面板皆缕述着这家人历代祖先的故事。客人到访一间会堂时必须遵从一套仪式,简单来说,是由一大群毛利人簇拥进入会堂的,带头的是女族人。然后,客人会接受一个欢迎仪式,接着要向主人致送礼物。
在进入会堂入口之前必须脱鞋。欢迎客人的仪式的共10个阶段:
1。 人物:欢迎仪式最少要有4个人来完成,包括2男2女,其中一位女族人负责呼叫,一位男族人则负责演说,可代表主方或客方。
2。 祷文:有一段祷文是主客双方都要说的,以确保大家安全和仪式畅顺。
3。 试探来意:传统上主方要确定来人的意图是友还是敌,所以会由这家人最敏捷和最强悍的战士负责执行试探任务。
4。 呼叫:欢迎仪式到现时为止都是无声无息地进行的,第一个听到的声音就是呼叫,传统上由一位女性长者执行。客方也有呼叫者作回答。呼叫的目的是「织出」一条抽象的绳子,在精神上围着来宾,并开出一条安全的通道,引领客人进入毛利战神的领域,亦即祖先房屋前面的庭院。
5。 欢迎舞:欢迎舞是由主方跳的,目的是要用呼叫时在精神上织出的绳子拉动客方的精神上的独木舟进入会堂,并藉此舞蹈来显耀主方其会堂、部族、部落分支及祖先的威望。
6。 演说词:传统上艺术的专家可站着向对方演说,目的是向创造者、监护人、死者及生者致意,藉此将过去、现在和未来交织起来,并交待欢迎仪式或接下来的活动之理由。
7。
吟唱/歌曲:每一位演说者演说之后都会出现吟唱环节,目的是要表示众人支持演说者及其说话。唱词通常会反映刚刚所演说的内容;以及环绕欢迎仪式的活动,并向演说者的宗族谱或团体本身致意。
8。
礼物:是由客方送给主方的,并且是由客方的最后一个演说者放下的,显示所有演说都已完成。 传统上,礼物是毛利人认为贵重的物品──绿玉石、鲸骨、斗篷或其它宝物,时至今日就会用金钱来代替,多寡轻重显示来客的威望和聚会的重要性。
9。 碰鼻礼:这是传统的打招呼方式,也是主客双方的首次身体接触,是双方轻轻互碰鼻子和前额。
10。 宴会:这是欢迎仪式的最后阶段,到了这个时刻,仪式的庄严神圣气氛会随着分享食物而消失,变得主客不分,欢聚一堂了。
毛利文化不但没有失传,反而融入了现代生活,甚至越来越兴旺。
在新西兰,无论什么种族的儿童,由一入学开始便会陆续学习唱和跳毛利歌舞,还有许多选择,都是可以学到毛利文化元素的。
毛利文化得以在新西兰的教室里传承,实在多谢非毛利族的教师和师范学院的支持和多年以来的努力,如今已见一定成果。 此外,政府已开发了毛利语教学中心、广播服务及政策发展队伍,而毛利语现为新西兰官方语言之一。
毛利文化的复兴始于1970年代,高举毛利文化复兴旗帜的人士一直披荆斩棘、乘风破浪,现在终于取得相当的胜利,尤见在广播和教育方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