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历史中,玉石的使用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新疆玉石是怎么形成的

发布时间:2022-09-16 14:50:01

1.7.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历史中,玉石的使用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7. 在我国源远流长的玉石文化历史中,玉石的使用经历了哪些发展阶段?

一.史前时代

中国玉器源远流长,已有七千年的辉煌历史。 七千年前,南方河姆渡文化的先辈们,在选择石制器皿的过程中,有意识地用捡来的美石作为装饰品,装扮自己,美化生活,拉开了中国玉文化的序幕。 距今四五千年前新石器时代中晚期,辽河流域、黄河上下、长江南北,中国玉文化曙光遍地,是太湖流域良渚文化、辽河流域红山文化的出土玉器,最为引人注目。

良渚文化玉器种类繁多,典型器皿有玉瑕、玉璧、玉钿、三叉形玉器及串珠项饰等。 良渚玉器以身材高大而自豪,深而显严,对称平衡得到充分应用,尤其是浅浮雕装饰手法长久,特殊的刻线技术达到了后世也几乎望尘莫及的水平。 最能反映良渚琢磨水平的是样式多样、数量众多,又无法深刻预测人的玉琯和兽面羽人纹的描写。

与良渚玉器相比,红山文化较少死板的方形玉器,动物形玉器和圆形玉器是其特色。 典型的器皿有玉龙、玉兽形饰、玉箍形器等。 红山文化琢玉艺最大的特点是玉匠巧用玉材,掌握物体的形状特征,用小刀生动勾勒器物形象,非常传神。 “神似”是红山古玉的最大特色。 红山古玉,以精致见长,而非大获全胜。

良渚、红山古玉经大中型墓葬分析,新石器时代的玉器除了祭天、埋葬尸体等几种用途外,还有辟邪,象征权力、财富、贵贱等。 中国玉器从一开始就带有许多神秘色彩。

二.先秦时期

传说中的夏代,是中国第一个阶级社会。 夏代玉器的风格应该是良渚文化、龙山文化、红山文化玉器向殷商玉器的过渡形态,从河南偃师二奥遗址出土玉器可见一斑。 中出土的七孔玉刀,造型来源为新石器时代晚期的多孔石刀,刻纹带有商代玉器双线的乱舞,应该是夏代玉器。

商代文明不仅以庄严的青铜器闻名,而且以许多玉器闻名。 商代早期玉器很少发现,琢制也很粗糙。 商代晚期玉器,以安阳殷墟妇女好墓出土玉器为首,共出土玉器755件,按用途分为礼器、仪仗、道具、生活用具、装饰品和杂器六大类。 商代玉匠开始使用和田玉,而且数量很多。 商代出现了仿青铜后器的碧玉簋、青玉簋等实用器皿。 动物、人物玉器大大超过几何玉器,玉龙、玉凤、玉鹦鹉,神态各异,形态各异。 玉人,站着、跪着、坐着,姿势多样; 很难分辨是主人,还是奴隶,还是俘虏。 商代已出现我国第一件可爱的彩色玉器——玉筋鱼。 最令人钦佩的是,商代已经开始有大量的圆雕作品。

西周玉器在继承殷商玉器双线工艺的同时,独创了刻在一坡粗线条、细阴线上的琢磨玉石工艺。 这让鸟形玉刀和兽面纹玉装饰大放异彩。 但总体来看,西周玉器不如商代玉器活泼多样,显得死板、过于规矩。 这与西周严格的宗法、礼俗制度不无关系。

春秋战国时期,政治诸侯争霸,学术百家争鸣,文化艺术百花齐放,玉雕艺术辉煌。 东周王室和各路诸侯,为了各自的利益,把玉作为自己(君子)的化身。 他们戴着玉饰,标榜自己是有“德”的仁人君子。 “君子无故,玉不去身。 “”所有的士大夫,从头到脚,都有一系列的玉佩装饰,尤其是腰下的玉佩系列更是复杂化,因此当时玉佩尤为发达。 能体现时代精神的是大量龙、凤、虎形玉佩,造型呈动感优美的s形,具有浓郁的中国气派和民族特色。 纹饰上呈现隐藏的谷纹,带有镂空技巧,地子上有一层阴线拉绳或双层阴线拉叶纹,显得饱和和谐。 人首蛇身玉饰、鹦鹉首拱形玉饰,反映了春秋诸侯国琢磨玉石水平和佩玉状况。 湖北侯乙墓出土的玉佩,大多是河南辉县固围村出土的大玉璜佩,都是由几块玉佩组成的完整玉佩,是战国玉佩中技术难度最大的。 玉带钩和玉剑饰(玉具剑)是此时新出现的玉器。

春秋战国时期,和田玉大量输入中原,王室诸侯竞相选择和田玉。 这时,儒家们把礼学与和田玉联系起来研究,用和田玉体现了礼学的思想。 为了适应喜爱和田玉的统治者的心理,以儒家的仁、智、义、礼、乐、忠、信、天、地、德等传统观念,比较和田玉理化性能所附带的各种特点,从而得出“君子以德为玉”、“君子以德为玉”

有五德、九德、十一德等学说应运而生。这是中国玉雕艺术经久不衰的理论依据,是中国人七千年爱玉风尚的精神支柱。三、秦汉时代

  秦代出土秦玉寥寥可数。秦玉艺术面貌还有赖于地下考古的新发现。

  汉代玉器继承战国玉雕的精华,继续有所发展,并奠定了中国玉文化的基本格局。汉代玉器可分为礼玉、葬玉、饰玉、陈设玉四大类,最能体现汉代玉器特色和雕琢工艺水平的,是葬玉和陈设玉。

  汉代葬玉很多,但工艺不平不高。反映汉代玉器工艺水平的是陈设玉。这些写实主义的陈设玉有玉奔马、玉熊、玉鹰、玉辟邪等,多为圆雕或高浮雕作品,凝聚着汉代浑厚豪放的艺术风格。汉皇室装饰玉有衰落的趋势,多见小型的心形玉佩、玉刚卯、玉觿等。近年,偏居岭南的汉代南越王国出土大批装饰玉,以龙虎并体玉带钩、镂空龙凤纹玉套环最为精美,堪称稀世珍宝。东汉时,阴线刻纹又复苏盛行,绘画趣味有所加强。

  四、魏晋南北朝隋唐时代

  在中国玉器工艺史上,三国魏晋南北朝时期,是高度发达的汉唐玉雕间的低潮,出土玉器极少,而且都具汉代遗韵,有所创新者,唯有玉环和玉盏。究其原委,当时不爱好琢玉,而盛行吃玉。在神仙思想和道教炼丹术的影响下,觅玉、吃玉达到了疯狂的程度。早期玉器的美术价值的礼仪观念,这时消失殆尽。

  隋代著名的玉器有李静训墓出土的金扣白玉盏,琢磨精细,质地温润,光泽柔和,金玉互为衬托,富丽高雅。

  唐代玉器数量虽不多,但所见玉器件件都是珍品,碾琢工艺极佳。唐代玉匠从绘画、雕塑及西域艺术中汲取艺术营养;琢磨出具有盛唐风格的玉器。八瓣花纹玉杯,兽首形玛瑙杯,既是唐代玉雕艺术的真实写照,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实物见证。

  五、宋元时代

  公元960至1234年的274年间,是中国历史上宋、辽、金的对峙分裂时期。宋代承五代大乱之余,虽不是一个强盛的王朝,而在中国文化史上却是一个重要时期。宋、辽、金既互相挞伐又互通贸易,经济、文化交往十分密切,玉器艺术共同繁荣。宋徽宗赵佶的嗜玉成瘾,金石学的兴起,工笔绘画的发展,城市经济的繁荣,写实主义和世俗化的倾向,都直接或间接地促进了宋、辽、金玉器的空前发展。宋、辽、金玉器实用装饰玉占重要地位,"礼"性大减,"玩"味大增,玉器更接近现实生活。南宋的玉荷叶杯,北宋的花形镂雕玉佩,女真、契丹的"春水玉"、"秋山玉",是代表这一时期琢玉水平的佳作。

  元代玉器承延宋、金时期的艺术风格,采取起突手法,其典型器物是渎山大玉海,随形施艺,海神兽畅游于惊涛骇浪之中,颇具元人雄健豪迈之气魄。

  六、明清时代

  明清时期是中国玉器的鼎盛时期,其玉质之美,琢工之精,器形之丰,作品之多,使用之广,都是前所未有的。明清皇室都爱玉成风,乾隆皇帝更是不遗余力地加以提倡,并试图从理论上为他爱玉如命寻找依据。定陵出土的明代玉玺、清代的菊瓣形玉盘、桐荫仕女图玉雕,都是皇室用玉。其时民间玉肆十分兴隆,苏州专诸巷是明代的琢玉中心,"良玉虽集京师,工巧则推苏郡"。

  明清玉器千姿百态,茶酒具盛行,仿古玉器层出不穷。

  明清玉器借鉴绘画、雕刻、工艺的表现手法,汲取传统的阳线、阴线、平凸、隐起、起突、镂空、立体、俏色、烧古等多种琢玉工艺,融合贯通,综合应用,使其作品达到了炉火纯青的艺术境界。


2.新疆玉石是怎么形成的

新疆玉石是怎么形成的

这篇文章讲得虽然是和阗美玉,但是其他玉的形成也是同样的。
和阗美玉,历代所宝。作为世界软玉之王,和阗玉在中华8000余年的玉文化史上占据统治
地位。本文从纯地质学角度对和田玉的形成予以分析,试图揭开长期蒙在和阗玉上的神秘面纱,
使更多玩家从更科学的角度认识此种来自我美丽故乡的珍贵特产。由于本人非理科出身,有错漏之处,还请方家多多指摘。
和阗玉产自昆仑山——阿尔金山脉,形成于2亿5千万年前的古生代晚期。是由中酸性侵入岩侵蚀交代白云石大理岩而形成的。提及其形成,就不能不对和田玉产区的远古时代的地质演化作一大致的介绍。按先后可划分为如下几个重要时期:
一、白云岩沉积阶段
在中元古代晚期(距今约十几亿年),在塔里木古陆南缘,也就是今天昆仑山脉北缘所在的位置,曾经是一片浅海地带,那里有大量的碳酸盐沉积,其中含镁质的白云岩为成玉的主要物质来源之一。
二、白云岩区域变质阶段
在元古代末期震旦纪,塔里木运动造成全区强烈的褶皱断裂活动,从而最终形成了塔里木大陆。在广泛的区域变质作用中,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此后,该地区的陆块隆起,成为我国最早露出海面的陆地之一,其上也没有原层沉积物覆盖。
三、白云岩交代蚀变阶段
在2亿多年前的古生代晚期的石炭纪晚期至二叠纪晚期,一次世界性的地壳运动发生了,被称为“华力西运动”。华力西晚期,在塔里木大陆的南缘,古陆块的陆缘地块和活动带中间地块中有强烈的断裂活动和岩浆活动,沿断裂带有中酸性侵入岩侵入白云石大理岩。在侵入体顶部残留的白云石大理岩捕掳体或舌状体与岩浆侵入体和热液接触交代后,形成透辉石化、镁橄榄石化和透闪石化蚀变,成为成玉的物质条件之一。
四、成玉阶段
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的浅成中酸性岩脉侵入到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时,再次发生接触交代作用,在适当的地质条件(300—350摄氏度左右,2.5千巴以下和一定的扭压应力)下,和阗玉最终形成。

以上四个阶段可概括如下:
A、中元古代晚期陆缘海沉积/沉积白云岩(成玉物质来源之一)
B、元古代末期塔里木运动,区域变质作用/白云岩变质为白云石大理岩(成玉物质结构改造)
C、华力西晚期中酸性侵入活动,接触交代作用/形成白云石大理岩蚀变带(成玉物质基础)
D、华力西晚期侵入体派生中酸性岩脉接触交代作用/和阗玉形成

和阗玉形成的特点
与世界其它软玉一样,和阗玉的组成矿石为透闪石,但和阗玉有其独特的有序分布:靠近侵入岩一侧为青玉,随着氧化亚铁含量的减少,依次过渡为青白玉和白玉。而世界其它软玉多呈绿色,还没有发现能达到和阗白色软玉级别的。

上等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

老玉和新玉可从两个方面来鉴别,老玉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的玉皮,俗称“包浆”,似秋梨的皮,与玉的天然色有明显的区别,而新玉是没有的。再可从雕刻的题材来看,古代玉是等级、权利的象征,以神话的花鸟、人物为多,如龙、凤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题材为多。
自古以来玉便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在中国人心中,玉是吉祥的象徵,故中国人喜以玉护身、保平安及辟邪,甚至以玉陪葬;而西方人则主要欣赏玉的优雅雍容、神秘及浪漫的色彩。

玉的分类:

玉可以分为软玉和硬玉,二者为两种不同的矿物。软玉的颜色有半透明白色、黄色、绿色及黑色等,而颜色分布均匀;至於硬玉则主要有白色、紫色、黄色及绿色等,颜色分布均匀度则於不同种质会有差异。

在中国境内出产的绝大多数为软玉,而「羊脂白玉」则为软玉中之珍品,质地细致而颜色洁白,很多精湛的玉器艺术品均以软玉雕琢而成。

硬玉的主要产地为缅甸,较软玉更罕有。由於硬玉在玉质、颜色及价钱各方面都较软玉优胜,故现时市场上的玉器饰品主要以硬玉制成,而且消费者的需求亦非常大,所以接着会集中介绍硬玉 - 翡翠。

鉴赏翡翠:

鉴赏翡翠要注意色泽及种质,当中可细分为颜色、透明度、净度、切工及裂纹,一般都会先从其颜色入手。

颜色

颜色是影响翡翠价值的最重要因素,可从以下四个畴评估翡翠的颜色:

要纯正:纯正所指的是翡翠主色和次色的比例,以绿色翡翠为例,纯绿色者为最佳,绿色中带黄或带蓝者较次,带灰者则最差。

要浓淡得宜:论及颜色的深浅度,当然是越浓越好,然而颜色过浓却会造成反效果,降低翡翠的素质。

要鲜明:翡翠的颜色越鲜艳明亮越吸引,内含灰色或黑色的比例越多,颜色就越暗淡

要均匀:颜色分布越均匀越佳,价值也越高。

透明度

翡翠的透明度影响光线的折射,从而影响整体的美感。当光线进入透明而质地细腻的翡翠,会反射出美丽的光芒,让人感到翡翠的晶莹通透,大大增加其美感。相反,如果光线遇上一颗透明度低而质地粗糙的翡翠,就会反射出呆板的光线,令翡翠的吸引度大减。

净度

净度指翡翠内含之瑕疵,主要有白色及黑色两种,乃其他矿物包含在翡翠之中而造成,相对来说黑色瑕疵比白色碍眼。翡翠内含的杂质越少越佳。

切工

翡翠制成品的加工分光身和雕花两大类。光身成品由於表面没有遮掩,故对原料的要求较高,除了不能有裂纹,切工的比例、制品的厚薄及是否对称亦非常重要,足以影响翡翠制成品的外观。例如切工良好的「蛋面」不能过厚或过薄,「卜」位处要在正中,且比例要适中。

评价花件主要衡量其美感及雕工的精细度,通常有裂纹的硬玉会以雕花方式处理,以掩盖其瑕疵。

裂纹

裂纹可以大大减低翡翠的价值。倘若翡翠饰件有裂纹,稍一碰撞便可能会沿着裂纹整件裂开。故此购买翡翠饰件时需额外小心,一般来说,用电筒照射很容易便会察觉裂纹是否存在。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