介绍彭祖墩遗址的历史和文化?,玉钺斧的来历
发布时间:2022-09-14 09:45:01
发布时间:2022-09-14 09:45:01
长江三角洲第一座新石器时代文化遗址———彭祖墩遗址。
锡山市鸿声镇彭祖墩遗址发掘两个多月,距今6000年至7000年的许多新石器时代文物首次露面。
南京博物院考古研究所所长张敏研究员介绍,目前发掘面积224平方米,仅占10多万平方米遗址的千分之二,出土较完整的新石器时代文物40余件,石刀、石斧、石纺轮、陶盆、陶豆、陶釜、陶鼎、玉鼎
彭祖墩可以说是长江三角洲文化阶层沉积最厚、含物最多、保存最好的历史文化遗址。 遗址发掘点7个,从考古剖面可以看到序列清晰的历史年轮。 表层为耕作层,下为唐宋元明清层,其次为商朝中期马桥文化层、新石器时代马家滨文化层。
彭祖墩遗址位于鸿声镇伯淞港畔,东西三面环水,形似大菇头。 这符合古人的居住选择标准,即地势高,交通方便,容易抵御外敌。 彭祖墩遗址没有记载在地方史上。
10年前,有人在那里挖掘文物,1992年考古学队来了,但不知道还埋藏着文化遗迹。 2000年5月,彭祖墩某荣更上村执事桥自然村在执事滨筑坝,村民在彭祖墩取土,发现许多红色陶片。 村民将陶片带到无锡市博物馆,经初步鉴定为马家滨文化陶片。
2000年1月经国家文物局批准,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市组建考古队开始为期三年的考古发掘。
世纪末惊人的发现,带来了永恒的谜题。 “谜”之一是《荆蛮》新解。 锡山市是吴文化的发源地。
鸿山南麓有泰伯墓,梅村镇有泰伯庙。 彭祖墩遗址位于泰伯墓和泰伯庙之间。 当时的“荆蛮”真的像后世的人说的那样“相当”吗? “谜”之二为什么叫“彭祖墩”? 荣更上村和附近没有彭姓的人。 彭祖墩的起源甚至没有民间传说。
“彭祖”是谁? 如果是彭姓村的话,他们又移动到哪里了? “谜”之三,彭祖墩遗址的含义如何定位? 从挖掘出来的6000年前漂亮的纺车来看,当时,人们已经把植物纤维的线捻在一起,缝制一捆衣服。 出土的玉耳坠无论圆度、光洁度还是缺口平整度,都堪比今天的玉耳坠。
玉斧、玉钿斧又名戚戚、斤,是人类早期使用最广泛的多用途工具之一,通常用于伐木和加工修理其他工具。 新石器时代一般使用斧头,所以几乎所有的新石器文化遗迹都出土了玉斧。 玉斧的作用与石斧相同,由于其材质的特殊性,逐渐从实用工具演化为礼仪、祭祀用具。 玉斧在玉器发展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它是后来产生和发展出许多玉制礼器的原会始器形,如钹、羿等。 羿渐圭,圭演化为璋、齐国等。 近年来,这类玉石道具开始拍卖,价格逐渐上涨,从上世纪90年代的几千元涨到2003年的几万元。 这些远古的玉石道具,用huadway的措辞挑刺,山麓的产生是在新石器时代末期,流行于商、西周。 玉钿形似大石斧,多有大洞,商代玉钿多有兽面等纹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