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类翡翠流行了百年,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
![这类翡翠流行了百年,却隐藏着不为人知的秘密!](/d/file/pic/202209/13/c853b72b67b22a91.jpg)
翡翠是大自然送给人类的礼物,颜色丰富,是最接近自然的珍品。 翡翠也是古典高雅的代表,有着与生俱来的美,让人不由得想接近。
在我国自从有了玉石的使用之后,玉石文化应运而生,玉石文化源远流长。 随着时代的发展,玉所代表的一些语义文化逐渐融入意识形态领域,尤其是具有美好寓意的经典题材成为玉文化的一部分。
比如今天我们想说的翡翠如意头! 为什么不是随心所欲而是随心所欲的头脑呢? 其实两者关系密切,但这个如意脑袋里还有更多我们不知道的秘密哦。
我想如意头这个称呼对很多人来说有点陌生,原因好像不是标准的称呼,看起来有点小。 尽管如此,这并不妨碍如意头成为翡翠众多式样中的经典之一。
顾名思义,如意头就是如意柄头,是如意柄头的象形写照。 以如意为原型,柄端分化出心形、灵芝形、祥云纹,统称如意纹。
纹样的造型方式,就是“看物取象”,即看天看地,所见之物是自然中、生活环境中的具体,经过抽象概括后,形成与原物形象不同的形象。
如意纹是从如意柄边形中抽象提取出来的,其中有心形、灵芝形、祥云纹形,可与多种图案组合,表达不同的含义。
心形图案由两条卷曲的线条交错而成,形似心型,它是如意纹中比较简洁的一种,灵芝纹很常见,但祥云纹因与祥云结合很好而具有祥云特性,同时又具有祥云和如意的双重寓意。
这些纹样一般为并列或交错排列,产生环绕形式或层叠形式,具有较强的装饰性和适应性。 和传统文化的其他因素一样,如意纹的诞生似乎很自然。
如意得尊,就有相应的如意纹样,而它所蕴含的吉呈祥、祈求平安如意的寓意,满足了人们的向往,也印证了人们对幸福美好生活的渴望。
如意纹的对称性和连续性与人们的生活经验、感情色彩和审美心理相融合,使如意纹呈现出独特的个性和独特的艺术风貌,得以很好地传承留存,在当今时代也闪现出独特的韵味。
很多翠友都不太理解翡翠为什么有这么多不同的寓意,王先生我把这三个方面总结起来给了大家。
1、体现了东方文化。
通过翡翠的多种形式,让人们领略其中的文化内涵,激励自己向往美好生活,祈求平安人生,追求和实现自己的奋斗目标。
2、欣赏其艺术价值,陶冶人们的情操。
翡翠硬度高,可以刻得很细。 普通翡翠经过工艺师的精心设计和精湛的雕刻艺术,成为艺术价值很高的装饰品,给人以悠闲、美丽的享受。
3、修正人的思想道德而赋予的玉德。
古书云:“玉乃石美人; 有五德。 滋润温暖,仁也。 鲤鱼可以从外面知道,义也。 那声音听起来很远,也很有智慧。 不折不扣,勇也。 清廉惹兴”才是人们追求的品质和道德。
【老王论翠】老王,云南爱翡翠珠宝创始人,用生命拥抱翡翠极度的迷。
喜欢翡翠的朋友,欢迎公众号: fczbzs (翡翠宝石知识) )。
2.我有一块玉石,加工一块玉石加工费一般都多少钱?加工费贵吧?
![我有一块玉石,加工一块玉石加工费一般都多少钱? 加工费贵吧?](/d/file/pic/202209/13/411496c273108eaf.jpg)
赞同者看起来像宝物,不同意者看起来像碎石
逐渐成为产业,川渝出现了近20家加工厂
1月2日,长江之滨的重庆江津
区德感镇古家沱段,江风吹面犹寒。江津港码头外的长江滩上,耸立着多个卵石堆。尽管因为卵石资源枯竭,古家沱已经被禁采,但每天仍有不少石友前来,在卵石堆中寻找美石。
“石之美者为玉。”浩如星河的长江石中,据称夹杂着和黄龙玉品相、质地接近的高品质石料。人称“石痴”的重庆人李强率先提出“长江玉”的概念,引发珠宝玉石界关注。而目前,大重庆片区及四川的泸州、宜宾等地,大大小小的“长江玉”加工作坊已有近20家。很多人靠捡石头,年收入三四十万元以上。一位加工作坊老板说,“业务接不完”。
“长江玉”究竟算不算玉?“长江玉”有何价值?成都商报记者走访长江沿岸重庆、江津、泸州、宜宾、巴南甚至长江支流涪江畔的潼南等地,试图揭开“长江玉”的神秘面纱。
李强发现的极品“长江玉”。
江滩捡石人
一个包、两瓶水、三五个馒头
有老有少,不乏教授、玩家……
1月2日,位于长江边的重庆江津区德感镇古家沱段,江风仍冷。江津港码头外的长江滩上耸立着多个卵石堆,高达十几米。来自重庆和江津本地的三个捡石人,在德感镇草坝村一个卵石山上转悠。捡石人有男有女,但装备基本相同:胶雨靴、帆布包,手里拎着可以喷水的塑料瓶子,他们躬身仔细检视脚下的卵石块,偶尔会喷水将石块洗净观察……
浩浩荡荡的长江,在古家沱折了一个弯,形成一个面积达数平方公里的河滩,德感火车站铁路线外江滩上,是一望无垠的“卵石海”。这块河滩自2011年被石友发现以来,成为石友寻找长江石的“主战场”。
古家沱的美石,集长江石之大成,具有美学价值的卵石都集中到了这里:形体石、画面石、水墨石,还有引发中国珠宝玉石界巨大争议的“长江玉”。2016年之前,每天都有上百来自重庆市区的捡石人乘坐火车来到德感车站,然后在古家沱广袤的江滩上捡一整天石头。
一个包、两瓶水(一瓶喝,一瓶淋石头)、三五个馒头,是捡石人的标准装备。这些人中,有年届七旬的老人,也有20多岁的青年。甚至还有位来自上海的长江石爱好者,坐飞机来捡石头。他们中既有大学教授,也有企业职工,还有职业玩家。
在重庆石友眼里,古家沱是“长江玉”的标杆,而“长江玉”则是长江石之集大成者。
李强在狭小的工作间打磨“长江玉”。受访者供图
“长江玉”鼻祖
十余年捡长江石堆满家
率先提出“长江玉”概念引关注
“你要调查‘长江玉’,绕不开一个人——‘圈圈’。”几乎所有玩石人都如此对成都商报记者说道。在长江边各城数以万计的玩石者中,提及“圈圈”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白沙、江津、巴南、江北及渝中,都有玩石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圈圈”是“长江玉”的灵魂人物。
“圈圈”本名李强,今年60岁。他是土生土长的重庆人,在朝天门长江边住了几十年,后来搬家前他跑到江边捡了一块像乌龟的长江石准备留作纪念。石头拿回家,他越看越觉得有意思,从此开始十几年捡石生涯。
重庆渝中区新德村一幢老旧的居民楼底楼,“圈圈”和30岁儿子李囿延相依为命。60余平方米的两居室里,堆满了各式各样的石头。李强家的厕所外面是另一幢楼,两楼之间有个不足一米的空隙,李强把厕所窗户拆了,留下仅可容他进出的小洞。在屋外这个狭小空间里,他建了自己的工作间,经常在里面打磨他的宝贝石头。李囿延幼年患病留下后遗症,现在的智力相当于10岁孩子,他会煮好面条或汤圆端给父亲。
2000年,李强在长江边捡到一块方形石头,有光泽,摸起来很细腻,有玉的润感,他给这块方形的石头取了个名字:“长江玉”。自从捡到方形“长江玉”后,他开始有意识地捡相同类别的长江石。2006年起,在石友圈,李强率先提出“长江玉”的概念,随即引发关注。
“《说文解字》对玉的定义是‘石之美者’;《辞海》对玉的定义则是‘湿润而有光泽的石头’。”李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以他最初捡到的方形长江石为代表,类似的长江卵石都具备了古人对“玉”的定义和特征。2011年,古家沱卵石滩发现后,李强如获至宝。“2012年的每一天都在古家沱度过。”每天凌晨4点起床,他就带着儿子乘火车来到这片江滩捡石,风雨无阻。
“长江玉”产业
川渝加工作坊已近20家
原石和雕件交易也日渐兴起
“这块玉料边长约12厘米,在灯光照射下晶莹剔透,纹理非常清晰漂亮。”对于“圈圈”捡到的第一块“玉”,见者如是说。重庆石友传言:一位和田玉商人曾出价60万元买李强的“长江玉”被拒;后来,有来自新疆的玉商愿以三套重庆房子换李强的“长江玉”,还是被婉拒。
对于传言,李强笑称自己只是“背了黑锅”,没有传言中的事实。如今,李强已找不到这块“长江玉”,他将其埋在了满屋的石头下面,免得有人惦记。他说,自己捡回的卵石“应该超10万枚,一百多吨重。”其中,“长江玉”占了一大半。
李强提出的“长江玉”概念,得到很多重庆石友的响应。据李强估计,在重庆近万石友中,三成在玩“长江玉”。江津人何炜在李强的影响下,开始寻找和收藏“长江玉”。“长江玉不像形体石、画面石,它的价值在于石头本身,有着玉的品质。”何炜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在长江边捡了四年“长江玉”。没有奇形怪状和美丽图案的长江玉,必须雕琢成玉器。但在2010年前,重庆很少有人加工玉石,而送到沿海加工,即使工艺最简单的手镯,单只要价也在6000元左右。“如果把捡来的石头加工成玉器,光加工费就得倾家荡产。”
在李强带动下,重庆境内玩“长江玉”的人越来越多。而何炜所面临的烦恼也是沿江“玩玉人”的烦恼。为此,何炜与几个捡石人在江津开起了第一家玉石加工作坊,专门雕刻长江玉石。江津白沙镇人钟家湘,也开了一家玉石加工作坊,来自重庆、宜宾、泸州甚至武汉的客户源源不断地找到白沙镇来。他说目前有“接不完的业务”。业内人士估计,近十年来大重庆片区及长江上游泸州、宜宾等地,“长江玉”加工作坊已有近20家。
“长江玉”原石和雕件的交易也成为长江奇石交易的重要内容。在重庆巴南区鱼洞老街,奇石交易市场有30多户商家,其中就有专营长江玉石者;渝中区泰古古玩城,也有整层楼专事包括“长江玉”在内的长江奇石交易;重庆观赏石协会,每年举办“万石博览会”;全国各地的玉石商人,也会赶来重庆“淘宝”。泸州、宜宾,石友中也有人专门进行长江玉石的寻找和研究,自发形成的“石市”也有长江玉石交易。很多人靠着捡石头,年收入三四十万元以上。
一场尚无答案的争议
主要成分是石英岩?
质地接近黄龙玉?
“长江玉”到底是不是玉?
成都商报记者在采访中发现一个有趣现象:认同“长江玉”者,将之视如珍宝;而不认同者,则将之视为砾石。后者认为“长江无玉”;前者则称“石出高山、玉入长江”。不仅珠宝玉石界对“长江玉”并不认同,即使重庆上下的长江石友,也对“长江玉”有较大争议。和田玉、黄龙玉的经营者们,目前对“长江玉”持完全否认的态度。即便石友圈,大多数也不承认“长江玉”。“长江里都是鹅卵石,怎么可能有玉?”
重庆市珠宝协会、重庆市工艺美术协会、重庆市收藏家协会副会长郝竞珠,曾专门带了两块“长江玉”前往北京中国珠宝首饰鉴定中心进行检测,但结果让她有点失望。“送检的两块‘长江玉’检材,主要成分是石英岩,而和田玉等玉石的主要成分是透闪石,化学成分为含水的钙镁硅酸盐。”郝竞珠说,和田玉、黄龙玉中也含有石英,但占比极少。
重庆大学研究生院副教授冯斌,是晶体生长专家,曾任重庆大学物理学院专业实验室副主任。2013年,他将“长江玉”送到实验室检测,得出的结论让他惊讶,“‘长江玉’的质地和已进入《国家珠宝玉石名录》的黄龙玉非常接近,基本可以说没有本质区别。”
重庆大学物理学院专业实验室得出的数据显示:密度方面,翡翠最高,软玉密度略大于黄龙玉和“长江玉”,后两者密度十分接近;硬度方面,翡翠、黄龙玉和“长江玉”大致相当;通透性方面,翡翠、软玉、黄龙玉和“长江玉”四种石料相差不大。
冯斌认为,“长江玉”不是没有好料,只是好料较少,市面上更少。“不能因为它少,就否定‘长江玉’的存在。”他表示,黄龙玉是黄蜡石中的极品,“长江玉”也是长江石中的极品。“黄蜡石可以开发,长江玉也可以开发。”冯斌认为,决定玉品质的不仅是国家标准里可量化的物理指标,还要看它的油润感、细柔度等。“不能因为‘长江玉’的成分与和田玉有很大差异,就否定它的美感,从而否认它是玉。”
郝竞珠认为,有一定湿润度、符合玉石基本特质的,都可叫做“玉”。“如果有企业或政府的大力支持,“长江玉”同样有机会一鸣惊人。”
李强等“长江玉”拥趸认为,中国的玉石,离不开文化;离开了文化的玉,就是块石头。“玉在中国,被赋予了意识与精神,简单的物理化学指标不是玉的全部。”李强认为,孔子提倡“君子比德如玉”,而《周礼·玉藻》则说:“君子必佩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古人行事,更坚守“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信条。“今天的玉石,只讲求理化性状,忽略与中国文化的结合和传承,是不对的。”
一个人的使命和希望
“人们给了黄龙玉机会,也该给长江玉一个机会”
今年60岁的李强,已很少再去江边捡石头。每个周末,李强会坐车到泰古古玩城为卖石头的商家们“站台”。“有‘圈哥’在,我心里就有底了。”重庆泰古壹号石馆老板唐继红说,李强还会为石友讲解长江石和“长江玉”的常识。
李强告诉成都商报记者,他的余生将花在整理满屋的石头上。“取名、配座,溯源追宗。”他把推广“长江玉”,当成了自己的使命和责任。李强认为,“长江玉”并不是指长江河床上的类玉石料,而是包括长江所有支水系流域所有的类玉石料。内江出现的“大千玉”,江津笋溪河、塘河中出现的“笋溪玉”、“桂花玉”,按他的分类方法也应该归为“长江玉”。李强认为,“长江玉”作为一个大类,得到认同和走出去的可能性更大。
李强说,他将收藏的石头整理好后,想全部捐给国家,他相信只有国家来管理,他的宝贝石头才有真正的归属。但是,10万枚石头到底该捐给哪个部门,他并不知道。
“人们给了黄龙玉一个机会,也应该给长江玉一个机会。”李强说。
(原标题:玉中新贵?寻常石头?寻秘“长江玉”)
3.那些巴蜀文化的玉石最大的吸引力在哪里呢?
![那些巴蜀文化的玉石最大的吸引力在哪里呢?](/d/file/pic/202209/13/e287cbf499261a9e.jpg)
您好!神秘性和艺术性。西南文化迥异于中原文化,给人一种神秘莫测的异域感觉,巴蜀古玉的气场非常强烈,静静呈现在你面前时,仿若穿越时空。有些古玉简直鬼斧神工,即使现在的作玉技术也达不到,让人匪夷所思,无比震撼。
4.中国玉石文化是一种怎样的象征
![中国玉石文化是一种怎样的象征](/d/file/pic/202209/13/39a6b1767adc1168.jpg)
古代人们佩玉,主要不是简单的装饰,不仅仅是表现外在的美,而是表现人的精神世界和自我修养的程度,也就是表现德,同时还具有体现人的身份、感情、风度,以及语言交流的作用。古代君子必佩玉,也即要求君子时刻用玉的品性要求自己,规范人的道德,用鸣玉之声限制人的行为动作。
在古时,玉器不仅代表了瑞气,据说他还有通灵的功能。儒学之中治学主要是以现实为本,所以不信鬼神之论,但是在《礼记》之中作者虽然对于鬼神之论是抱着谨慎的态度,但在言论中却也不排除玉有通灵的效果。“周人尚臭,灌用鬯臭,郁合鬯,臭阴达于渊泉,灌以圭璋,用王也。”注:“灌,谓以圭瓒酌鬯始献神也。”《礼记·礼器》:“圭璋特,琥璜爵,鬼神之祭单席。”所以将玉作为祭祀神灵的神器,是因为认为玉能够表达的祝愿给神灵,而这也代表着对神灵的无限崇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