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晶胞参数可以画出晶体结构模拟图吗,什么是翡翠的质地
发布时间:2024-01-31 01:55:35
发布时间:2024-01-31 01:55:35
只有晶胞参数只能画出晶胞外形,要画晶胞结构,需要有
1.晶胞参数和晶胞内所有原子的分数坐标
或者
2.晶胞参数,空间群,等效点坐标(一般晶体的CIF文件提供这些内容)
指翡翠的结构,有些资料上即指底子、地子。由于翡翠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其结构多为纤维状结构和粒状结构,看起来越细腻越好,石花、斑点、裂纹越少越好。翡翠质地的细腻和粗糙程度是由晶粒的大小决定的,晶粒大,则质地粗糙,表现为半透明至不透明,晶粒小,则质地细腻,表现为透明至半透明。按照粒度大小,可将质地分为致密级、细粒级、中粒级和粗粒级,达到致密级的翡翠在放大观察时几乎看不到颗粒,透明度极高。粗粒级翡翠:凭肉眼明显看出翡翠玉肉中的晶粒体,颗粒十分明显,粗糙感,很干的感觉,基本上不透明,可明显看到翠性,粗粒结构翡翠玉肉中的晶粒直径大于2m,品级低,属中低档或低档货的质量指标。
中粒级翡翠:凭肉眼能发现翡翠玉肉中大小不均的晶粒体,可以较容易看到翠性,中粒结构翡翠玉肉中的晶粒直径在1m~2m之间,品级一般,属中档或中低档货的质量指标。细粒级翡翠:用10倍放大镜可以看出玉肉中极少数的细小的晶粒体,偶见翠性,细粒结构翡翠玉肉中的晶粒直径在0.5m~1m之间,品级尚佳,属中高档或中档货的质量指标。
致密级翡翠:借助10倍放大镜看不到玉肉中的晶粒体,看不到翠性,微粒结构翡翠玉肉中的晶粒直径在0.1m~0.5m之间,透光性好,属高档货的质量指标。
翡翠玉镯里边有晶体好不好要根据实物的具体情况具体评价。因为评价翡翠玉镯的价值需要根据颜色、质地、透明度、做工等方面来综合判断,翡翠的晶体是指形成翡翠的矿物质和结晶体颗粒的大小,常指结晶体颗粒的直径,通常可划分为显微晶体结构、细粒晶体结构、中粒晶体结构以及粗粒晶体结构四个等级,一般晶体结构越细,翡翠玉镯的种水越好。
翡翠是由多种物质结合的晶体,如果构成翡翠的晶体较粗,或其中伴随着杂质的话,其美观和价值就会很低;并且翡翠的结晶体也是直接关系着翡翠的种老、种嫩的重要因素;根据晶体结构颗粒的大小,可以分为以下四大类:
1、显微晶体结构:此类型的翡翠原石晶体粒径小于0.1m,肉眼感觉不到颗粒边界,整体均匀细致,透明度高。显微镜下可以辨认晶体形态和排列方式,这种类型的结构以韧性较好的老坑玻璃种、冰种为主。
2、细粒晶体结构:这种翡翠原石晶体粒径为0.1—1m,肉眼可以感觉到颗粒的存在,但是难以辨认形态,必须借助放大镜观察,这种结构的翡翠原石透明度很好,例如芙蓉、蛋青地品种等。
3、中粒晶体结构:这种颗粒晶体粒径为1—3m,肉眼可以看到晶体颗粒边界和排列方式。用10倍放大镜观察,可以看到双晶和理解面。这种结构的晶体一般以白地青、花青种为主。
4、粗粒晶体结构:这类翡翠原石的晶体粒径一般大于3m,有些颗粒可达1cm以上,肉眼可以明显的看见晶体颗粒形态和边界特征,还能看到简单双晶、聚片双晶和理解面,比如新坑豆种、紫玉等就是此类型的晶体结构;可见,翡翠玉镯里边有晶体好不好要看实物的具体情况具体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翡翠是一种以硬玉为主的矿物集合体,其化学组成为NaAlSiO4,常伴生有一些其它矿物如长石类、辉石类、闪石类等。翡翠的硬度为6.5,密度为3.33g/cm3,折射率为1.66-1.68。翡翠通常为纤维状结构,粒状结构,颜色多种多样,主要取决于微量元素的种类及含量,如Cr元素可呈绿色,Fe元素可呈红色、紫罗兰。翡翠解理发育,其解理面常显白色闪光,如苍蝇翅,即翠性,为翡翠所特有,这也是鉴定翡翠的一个最直观的方法,但质地细腻的翡翠很难看到。
首先我们要知道一下翡翠的物理参数,其比重为3.33g/cm3,折射率为1.66,硬度为7。这些当然不可能在消费的时候测量,而且工具也不方便携带。但这些参数对肉眼的鉴定是很有帮助的。由于比重偏大,因此翡翠拿在手上会感觉比较坠手。这种用手掂量的方法可以把翡翠和大多数赝品分开,比如常说的翡翠三大杀手里的水沫子,虽然外观和翡翠很像,但是一拿到手上,就会感觉到轻飘的。翡翠的折射率处于中偏上,因此在反射光下观察翡翠好的抛光面,会有较强的光泽,有些赝品比如东陵石等石英岩类玉的光泽就明显没有翡翠强。较高的硬度使得抛光好的翡翠在大的平整的抛光面上都会呈现一种镜面现象,而不会有毛躁的感觉,而且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也不会出现坑洼的现象。当然如果是质地非常差的,由于所含成分不纯,也会在表面出现坑洼。
翡翠有一种很独特的结构,在专业里面叫变斑晶交织结构,对一般人来说,不用知道这种结构到底是什么结构。比较透明的翡翠透光观察,会看见一些长柱状的颗粒,这就是翡翠的斑晶了,越好的翡翠,这些斑晶越不明显,玻璃种的斑晶肉眼就观察不到了,种越差的越明显,甚至有些不透明的在表面就可以很明显看见这种柱状颗粒,这就是行内所说的马牙种。由于这种变斑晶交织结构,还形成了翡翠一个很重要的鉴定特征,那就是行内常说的翠性!既然行内能称其为翠性,可见在鉴定中的重要性。所谓翠性,就是翡翠在反射光下观察大的平整抛光面,会有一种苍蝇翅状闪光的现象。这种现象是由于斑晶的解理面造成的,具体的不用深究。曾经行内把这个特征当做翡翠鉴定最主要的特征,不见翠性就不是翡翠。但是同样的道理,越好的翡翠,翠性越不明显,因为好的翡翠颗粒是非常细微的,到肉眼不可见的时候,翠性也就消失了,所以过分依赖对翠性的观察是片面的。
珠宝市场中与翡翠象类似的宝石有很多下面为大家简单的介绍一下,常见的品种有澳玉、马来玉、绿色东陵玉、独山玉、岫玉、玻璃等。
澳玉是指产在澳大利亚的一种绿玉髓,为隐晶质的石英,半透明状,绿色,常做成戒面,极似高档翡翠,根据其密度、折射率借助仪器很容易与翡翠相区别。
马来玉是一种染成绿色的石英岩,半透明状,绿色,由于是染色而成,因此透过光线可见绿色染料象丝状一样分布在石英岩中。
绿色东陵玉是含铬云母的石英岩,在石英颗粒之间有绿色的片状铬云母,因此对着光线可见片状闪光。
独山玉是产在我国河南独山的一种黝帘石化的斜长石,颜色以白、绿为主,绿色常为蓝绿色,分布很不均匀,绿色在查尔斯镜下呈红色。
岫玉是产于辽宁岫岩的一种蛇纹石玉,绿色以黄绿色为主,表面呈油脂光泽,硬度低,用一般的小刀即可刻动,而翡翠是不能刻动的。
玻璃是常用来模仿各种宝玉石的一种人造品,不透明至半透明,有时可见气泡,贝壳状断口,密度低于翡翠,手感轻,颜色较均匀,具假感。
翡翠的“种头”主要是指翡翠的结构粗细和透明程度,行话称为“种”,透明度称为“水头”。硬玉矿物颗粒越细小,结构越致密,其种就越老,水头就越好。业内人士以光线射入翡翠的深浅程度来衡量其透明度,也称“水头好坏、水头长或水头短”那从翡翠的种头来分,翡翠一般可分为以下几种:玻璃种:具有玻璃光泽,透明度高,水分充足,其质地细腻纯净无瑕疵,颜色为一般为无色;也有纯正、明亮、浓郁、均匀的翠绿色,那是翡翠中的极品。冰种:质地细腻,无色或少色。冰种的特征是外层上光泽很好,半透明至透明,清亮似水,透明度仅次于玻璃种,冰种翡翠给人以冰清玉莹的感觉。油清种:透明度较好,质细颜色均匀,但较暗,绿色偏灰、偏蓝,为浑浊的绿色。豆种:是一种很常见的品种,业内常有“十有九豆”之说,就是指豆种翡翠占百分之九十,其特点是颜色较浅,质地较粗。花青种:绿色分布不规则,不均匀,色调和鲜阳度变化较大。白地青种:其特点是底白如霜,但不透明,绿色相对比较鲜艳,呈块团状,不规则,白绿分明,非常特别。蛋清种:质地比较细腻,透明度比“冰种”稍差,又略显混浊,属于高档品种。芙蓉种:透明度较好,质地也较细腻,有颗粒感又不显颗粒边界质地。属于中高档品种。马牙种:又称瓷种,结构细腻,但不透明,属于中低档品种。
花青种:绿色分布不规则,不均匀,色调和鲜阳度变化较大。白地青种:其特点是底白如霜,但不透明,绿色相对比较鲜艳,呈块团状,不规则,白绿分明,非常特别。蛋清种:质地比较细腻,透明度比“冰种”稍差,又略显混浊,属于高档品种。芙蓉种:透明度较好,质地也较细腻,有颗粒感又不显颗粒边界质地。属于中高档品种。马牙种:又称瓷种,结构细腻,但不透明,属于中低档品种。干种:结构粗糙,颗粒感强又不透明,属低档次翡翠品种。
石纹是指由于翡翠晶体间结合不够密切而成的细小空隙,常以线状或以刀口状排列;而裂纹是翡翠的断裂缝隙。
【区分翡翠的石纹和裂纹的方法】
1、用指甲刮擦。在刮动时没有跳跃感,只感觉到隐约的摩擦阻力,就可能是石纹。因为石纹不够致密,表面不是很光滑,所以会有隐约的阻力。如果明显会“刮”、“勾”住指甲,或者在刮动过程中出现明显跳跃感的,基本可以认定是裂纹。
2、用十倍放大镜观察。十倍放大镜观察下,石纹是类似于面包状的线状结构,虽然不致密,但相互之间仍有密切联系;而裂纹则是开口的状结构。
上一篇 : 这个玉镯是什么材质的,关于赌玉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