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能说说商代玉器纹饰特征是什么,玉坠除了平时常见的图案造型有没有其他突出的图案
发布时间:2024-01-26 19:59:24
发布时间:2024-01-26 19:59:24
商代玉雕中有一些特有的典型装饰方法,这些是人们识别商代玉器的重要依据,主要有以下几种:
第一,“凹”形边齿。最初出现于龙山文化玉器,商早期的玉钺、玉戚、玉梯形刀上也使用,商晚期玉璇玑、玉刀、玉龙和玉鸟的鸟冠也有。
第二,兽角。兽角主要有三种:龙角,下部如粗柱,顶端有一圆锤,似未开的蘑菇。牛角,较短,下端较宽,上端极锐,弯度较大,两侧为弧形,角上饰成排的双连弧纹。羊角,一端粗,另一端锐。
第三,片状玉兽之嘴,镂空呈多角形,或为一钻孔。
第四,片状玉兽之足,商代兽足极有特色,外形为方形,其上有数道阴刻直线或折线呈“「”形。
第五,鸟兽之眼,臣字眼。平行四边形眼,眼角略呈弧状。圆形切线眼,圆形,四周减地,留下切割痕。
玉器吊坠上图案的含义:
羊:寓意着凡事洋得意,吉祥。三只羊寓意三阳开泰。蝉:寓意一鸣惊人,功课进步,“聪明”。蟾:寓意富贵有钱,再生,招财辟邪。鼠:寓意顽强的生命力。
猪:寓意富贵如意、美满富足、福气十足。獾子:寓意欢喜。
狮子:寓意勇敢,两个狮子表示事如意。喜鹊:寓意喜气。两只喜鹊表示双喜。鸳鸯:喜。
驯鹿:寓意福禄常在。
麒麟:寓意祥瑞,表示太平盛世。
蝙蝠:寓意福到、福气。五个蝙蝠表示五福临门。貔貅:寓意招财进宝,天赐福禄,也有辟邪的意思。虎头:威信的寓意,辟邪之用。
蜘蛛:寓意知足常乐,其八只大足踏进八方,知足者常乐也。大象:寓意吉祥或喜象。
獾:两只首尾相连的獾寓意“双欢”。龟:寿。鹤:寿。
鱼:指丰衣足食,连年有余。
鲤鱼:鲤鱼跳龙门图案,寓意平步青云飞黄腾达。
金鱼:寓意金玉满堂。鱼化龙:寓意蜕变。鲶鱼:寓意年有余。螃蟹:寓意富甲天下。
猴子:寓意升官。大猴背小猴就表示代封侯。雄鸡:寓意吉祥如意。鹌鹑:寓意平安如意。壁虎:寓意必得幸福。蝴蝶:寓意不朽;柿子:寓意事如意。寿桃:寓意长寿祝福。海螺:寓意辟邪进宝。
葫芦:寓意福禄相伴,多子多福,辟邪进宝。石榴:寓意榴开百子,多子多福。玉米:寓意多子多福,“一鸣惊人”。葡萄:寓意“多子多福”。冬瓜:寓意“福如东海”。南瓜:寓意“寿比南山”。桃子:寓意长寿。白菜:寓意清白传家;“百财”,多发财的意思。菱角:寓意伶俐。辣椒:寓意红火。花生:寓意长生不老。茄子:寓意高官得中。豆角:“福豆”,据说寺庙中常以豆角为佳肴,和尚称其为“佛豆”。
四季豆:寓意四季平安四星拱照,俗例有:财、福、禄、寿,为四福星、以财为先、所以世人都以:以财为贵!灵芝:如意。
荔枝:寓意利市大开;树叶:寓意事业有成。兰花:寓意品性高洁。梅花:寓意傲骨长存。
牡丹:寓意富贵,尊贵、富有。
竹子:寓意平安,富贵。学业有成,竹报平安,节高升。百合:寓意百年好合。藕:通达的意思。莲:寓意清廉。
麦穗:寓意岁平安。八卦:寓意自然的力量。太极:寓意阴阳调和。寿字:寓意长生不老。喜字:寓意吉庆。
鞋:寓意(谐)万事顺遂。
古钱:寓意前。有眼的钱”意为眼前。双钱:寓意双全。花瓶:寓意平安。
风筝:寓意青云直上或春风得意。
平安扣:翡翠上带有平安扣的图案,寓意平安。谷钉纹:翡翠上带有谷钉纹的图案,这是一种在青铜器和古玉器中常用的纹饰,寓意五谷丰登、生活富足。
云纹形:意为如意长久。云:代表有好的预兆。寿星老:寓意长寿。
钟馗:钟馗捉鬼造型的图案,寓意扬善驱邪。财神:寓意招财进宝。
罗汉:寓意驱邪镇恶的护身神灵在保佑着平安吉祥。
八仙:翡翠上带有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何仙姑、李铁拐、汉钟离、曹国舅、蓝采和八仙的图案,寓意着张显本领,寿喜常在。
八宝:葫芦、扇子、鱼鼓、花篮、阴阳板、横笛、荷花、宝剑八种法器的图案。寓意着张显本领,寿喜常在。
佛:寓意大度、长生、福气、健康,掌上明珠。
佛的头像:大气,大度,普度众生及招来福气、禄运和财运。佛手:寓意福寿常在。
翡翠玉佩上常见的主要纹饰图案的内涵:
1
.
龙形纹(凤形纹)
这是玉器中常见的纹饰。翡翠玉器中常见的是苍龙形象,这是清代龙文化的主要特点。
此外,还有草龙和地龙是清以前常见的龙形纹饰。龙在中国古代还有其他各种不同的纹
饰,如螭龙、蟠龙、龟龙、鳌龙、蛟龙等。翡翠玉器中常见的图案是:
(
1
)
龙凤呈祥:一条龙和一只凤,龙象征权威、尊贵,凤象征美丽、仁慈。常喻新
婚之喜。
(
2
)
二龙戏珠:两龙头相对,颔一珠在龙口,常喻避邪消灾。
2
.
观音及佛像纹
在现代翡翠玉佩中极为常见,也深受人们的喜爱。观音与佛的佩戴在现代有“男戴观音
女戴佛”之称。主要也是用来避邪、佑。常见的有:
(
1
)
净瓶观音:莲花底座,观音一手持瓶,一手用仙草作洒水状。
(
2
)
笑佛:佛座元宝状底,大肚笑脸,双手置于盘腿膝上。
3
、人物纹
现代翡翠玉雕中的人物,多为神仙、童子、寿星等,纹饰题材多出于典故传说,极富
哲理。如:
(
1
)
三星高照:福、禄、寿三星图案,祈祝人生活幸福、职位提升、延年益寿。
(
2
)
刘海戏金蟾:纹饰有人物刘海、金钱铜币、蟾,刘海系古代仙人,铜钱常成串,
蟾余三条腿,谓仙人撒钱,财富多之意。
(
3
)
麻姑献寿:仙女手捧仙桃,仙桃奉送给王母娘,喻健康长寿。
(
4
)
麒麟送子:麒麟上坐一小孩。谓人丁兴旺、多生子之意。
(
5
)
连生贵子:小孩、荷叶、莲子,喻多生贵子。
(
6
)
福从天降,胖娃、蝙蝠图饰,胖孩子伸着水试图抓住蝙蝠。
(
7
)
和合二仙:和仙与合仙,和仙脚踏鲤鱼,手执莲花,合仙手持一只半开的盒,
盒中飞出一对蝙蝠,喻夫妻生活美满幸福。
(
8
)
八仙过海:饰纹为张果老、吕洞宾、韩湘子、曹国舅、铁拐李、汉钟离、何仙
姑、蓝采合八仙神人,做事无往而不胜。
(
9
)
群仙祝寿:饰纹有众多神仙,它们去给王母娘祝寿。
4
、花鸟鱼虫纹
这种纹饰题材广泛、寓意深刻,实在难以一而剖解其内在的寓意,玉器爱好者需细
细玩味,展示良好的想像力才能获得其中乐趣。
(
1
)
福在眼前:蝙蝠与钱币在一起,蝙蝠对着钱眼。
(
2
)
和福图:蝙蝠与荷组成的图案。
(
3
)
福寿三多:佛手、桃子、石榴组成,佛手指福、桃指寿、石榴指多子多福。
(
4
)
和顺有余:一片荷叶,一条鱼。荷叶谐和,鱼谐余。
(
5
)
百事如意:百合、柿子、如意合称百事如意。
(
6
)
喜笑颜开:图饰为绽开的石榴。
(
7
)
丹凤朝阳:赤色的凤凰面向着太阳,象征美好和光明。
(
8
)
年大吉:由两条鲶鱼和几只桔子组成,鲶与年、桔与吉谐音,表示年吉祥
如意的愿望。
(
9
)
福寿双全:蝙蝠、寿桃、两枚古钱,分别谐音“福、寿、双全”
。
(
10
)
连年有余:莲花和鲤鱼组成,借莲与连、鱼和余的谐音,寓意年生活富足有
余。
(
11
)
喜上眉梢:喜鹊梅花枝头,形容喜事临门、幸运吉祥。
展开全部
春秋战国玉器纹饰有鲜明的特点:
在制作工艺上,春秋玉器无论是造型、线条还是碾磨均显得较为浑圆。
战国玉器则棱角刚劲明确,线条清晰利落,同时镂空技法的使用较春秋更加普遍,并且技艺格外精湛精致,就连镂空之外的内壁也琢磨的光洁明亮,一丝不苟。
春秋玉器善用众多的抽象变形,肢解整体的龙纹充填器物画面,从而显得繁密不透气,粗看似有一种似是而非的模糊感。
战国玉器装饰图纹较为稀疏,常见的谷纹、云纹、勾连云纹。“S”形纹,绞丝纹等,线条舒畅流畅,工艺精细入微,主纹、地纹清晰可见,观后使人赏心悦目。
就整体而言,春秋玉器在造型、构图、动态变化等方面较之战国玉器则显得神气十足,平静而呆板。
战国玉器无论器面、边角或是布局,均设计得当,通体皆灵,充满了强烈的动感和勃的生机。其实这种奋发的气势和艺术的活力,也是战国时代的精神所在,战国人的气质、思想、文化使然。
秦统一六国后不久,天下大乱,刘氏汉朝建立。汉朝建立初期,用儒家礼教思想教育人们,使得崇尚礼仪、注重气节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经济文化也得到恢复。从考古出土的数万件汉代文物中看出,汉代玉器遍布全国。比较有影响的,有西汉的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山东巨野昌邑哀王墓,江苏徐州楚王墓,广州南越王墓出土玉器数量大而集中。
汉代组玉大量出现。如:刘胜夫妇墓的玉器完整地再现了葬玉和用玉。葬玉类有玉衣、九窍塞以及玉握、玉琀。其玉衣由2498片玉片连缀而成,上衣前片制成鼓起的腹部,后面下端做出人体臀部,袖筒上粗下细;裤筒制成人腿形,形象逼真。又如:汉代玉剑饰,由玉首、玉格等几部分组成。
汉代玉器还有如下风格和特点:1.一部分传统玉器消失,一部分罕见。如礼器和仪仗器的琮、圭、璋、戈、钺、戚、刀、斧、铲、凿,基本消失。玦、镯、笄、坠、珠、管极少见到。另外,新的器物大量出现:如座屏、高足杯、葬玉、刚卯、翁仲、辟邪、铺首、玉剑具、心形佩(也称鸡心佩)。2.在汉代,羊脂白玉雕刻制品大量在内地流行。3.雕刻手法多样,精雕细琢的玉器屡见不鲜。透雕更加普遍,使玉器更显立体感。4.在汉代,以简练的雕刻风格影响后代,这种表现手法常被人们称之为“汉八刀”,特别是以玉翁仲人、玉单、玉猪为代表,这是汉代玉器雕刻的一大特色。5.汉代玉器上还出现了四灵图案(青龙、白虎、朱雀、玄武四种辟邪灵神)作为纹饰,经常在玉璧上出现。单独的龙、凤纹装饰也常在玉璧上出现。6.在汉代玉器上,许多纹饰是继承前代战国时期,如卷云纹、谷纹、蒲纹,都是战国较流行的,或单独出现,或几种纹饰混合出现。
汉代(公元前206~公元220)的玉器继承了战国时代玉器的传统,并有所变化和发展。礼仪性的玉器(所谓“瑞玉”)较前减少,组成佩饰的各种佩玉在种类上趋于简化,用于丧葬的玉器显著增加,玉制的日用品和装饰品也有较大的发展。在雕琢工艺方面,圆雕、高浮雕、透雕的玉器和镶玉器物较前增多。纹饰的风格由以抽象为主转向以写实为主,一些像生类玉器也有了现实感和生命力,形神能巧妙地结合于一体,这些都为先秦玉器所不及。
汉代的玉器种类很多,按社会功能和用途的不同,可以分为日用品、装饰品、艺术品、辟邪用玉、礼仪用玉和丧葬用玉。
传世的日用器有奁、洗、卮、灯、耳杯等。出土的器类有高足杯、角形杯、带托高足杯、盒、枕、带钩、印章等。装饰品可分为人身上的玉饰和器物上的玉饰两大类。人身上的玉饰主要是佩玉,计有璜、环、琥、珑和玉舞人等。玉环的纹饰优美多样,在佩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汉代圆雕的工艺美术品数量虽不多,但表现了汉代玉器造型艺术的高度水平。汉代用于辟邪的玉制品有刚卯,除见于著录的传世品外,发掘出土的刚卯为数不多。从文献记载和考古资料考察,汉代用于礼仪的玉器和先秦时期有所不同。但到汉代只有璧和圭仍然作为礼仪上使用的玉器。玉璧在汉墓中出土很多,玉圭则从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消失。汉代虽然还存在“六器”中的琥和璜,但已是作为装饰用的佩玉了。另外,璋和琮在汉代可能已不再制造和使用。汉代认为玉石能使尸骨不朽,所以用于丧葬的玉器在汉玉中占有重要的地位。葬玉主要有玉衣、玉九窍塞、玉琀和握玉。玉衣是汉代皇帝和高级贵族死时穿用的殓服,外观和人体形状相同。完整的玉衣由头罩、上衣、裤筒、手套和鞋5部分组成,每部分都由许多小玉片编成,是汉代治玉工艺高度发展的产物。玉九窍塞是作为填塞或遮盖耳、目、口、鼻、肛门和生殖器等九窍用的,这些玉制品皆为素面。玉琀一般作蝉形,置于死者口中。至于死者手中的握玉,在西汉中期以前多作璜形,系用玉璧改制而成,到西汉中期以后,逐渐流行为玉猪。死者手握玉猪的习俗,在东汉和魏晋南北朝都很流行。玉蝉和玉猪的造型变化不大,刻纹也都比较简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