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教玛瑙玉石抛光方法,玛瑙与水晶哪个价值更高
发布时间:2024-01-20 09:16:01
发布时间:2024-01-20 09:16:01
像玛瑙这种硬度很高的石头,只打磨到2000目是远不够的。木头打磨到2000目可以,但是玛瑙至少要打磨到5000目,玛瑙用2000目砂纸打磨后,类似于毛玻璃的那种亚光的感觉。你还需要用粗细不等的抛光砂、用皮坨,无论是手工还是机器抛光,都需要很长时间。
相对来说,还是水晶更高一些。
-
人们对玛瑙质量和经济价值的评判,一般都是以肉眼识别作为主要手段,玛瑙质量好坏的鉴别和经济价值的评定主要分级如下:
1、特级:纹带美丽;颜色纯正、明快的红、蓝、紫、粉红色;透明度好,即半透明;无裂纹、无砂心、无杂质;块重约5公斤以上者。
2、一级:纹带美丽;颜色纯正、明快的红、蓝、紫、粉红色;透明度好,即半透明;无裂纹、无砂心、无杂质;块重约2-5公斤者。
3、二级:纹带美丽;颜色纯正、明快的红、蓝、紫、粉红色;透明度好,即半透明;无裂纹、无砂心、无杂质;块重约0.5-2公斤者。
4、三级:纹带美丽;颜色纯正、明快的红、蓝、紫、粉红色;透明度好,即半透明;无裂纹、无砂心、无杂质;块重约0.5公斤以下者。
#
水晶通用下列的等级分类—
所谓分类,是指在一般正常亮度的室内,以肉眼观察所见,完全不借助任何放大镜等仪器。如下详述:
(一)白水晶
[A级]:全美级,就是整件水晶成品里外都透明无暇,也没有任何人工琢磨时造成的伤痕。
[A级]:比前者低一级,有微细的瑕疵,如天然的内含物,一小片(二、三厘米)云雾状、棉絮状,或者人为的伤痕(用指甲轻刮,无法感觉伤痕),必须注意才会发现。
[A级]:比A级又低一级,有轻微瑕疵,可能是天然的内含物,云雾状、棉絮状物,也可能是人为撞击的表面伤痕(用指甲轻刮,可以感觉出伤痕),用肉眼很容易看得见。
能评上有含有A等级的白晶都是不错的白晶,因为白晶产量较大,所以容易得到等级品相比较好的白晶。
偶必须在此明确地说明当年所界定的标准;所谓的[A级全美],就是指从里到外干净,没有一丁瑕疵;只要其中有一个尘埃般的小点或表面有人为撞击的一个小针点,就不能列入。所以,[A级全美]就代表白水晶之中的最高级品,再上去就没有[A级]咯。
(二)紫水晶
[A级]:通体透明,完美无暇,通常用来切割琢磨成有刻面的各种宝石,以供吊坠、戒面等珠宝饰物镶嵌之用。大多数个头都不会太大,一般以一克拉至三十多克拉左右居多;当然,高达几百克拉的也有,但数量少,只能做收藏之用。有些颜色浅,但大块的原石也会被用来做装饰品,如神像之类。(我就在香港见到过一尊紫晶观音售价十五万港币)
[A级]:虽然其中总会有多少暇疵,甚至有雾状部分,但如果颜色漂亮,通常会被磨制成吊坠或圆珠手链。
(三)黄水晶
[A级]:通体透明,完美无暇,多被切割琢磨成有刻面角度的宝石,以便镶嵌成戒指或吊坠之类的饰品。最近也有三A级全美的黄水晶手链,但价格不菲。
[A级]:细微的天然暇疵,用来切割成珠串,不规则形状的光滑面的吊坠。
黄水晶的色调从浅黄、明黄、金黄、酒黄到褐黄都有,以明黄、金黄与酒黄色最美,太浅或太深都不讨喜。
(四)茶水晶、墨晶的等级分类和白水晶相同。
(五)粉晶半透明的A全美品非常少,都被用来琢磨成各种宝石饰品。而不透明有暇疵者多被用来磨制成晶柱、水晶球或雕刻品。以色调娇艳者为佳。其中以有半透明全美并有星光效应的星光粉晶最稀有,价格最高。
(六)幽灵水晶、异象水晶、骨干水晶(鳄鱼水晶)等无等级之分,以造型美观独特者为佳。
购买水晶和玛瑙,去博宝网宝珍商城看吧。
用无机蜡你打完会亮的透彻玛瑙的硬度很高,抛光不是自己在家能做的事情,广州玉器市场那边很多玛瑙是直接送到工厂抛光的,要先粗抛在大筒子里转,再细抛,用钻石粉抛,整个下来一个星期呢。你可拿到那边找人问玛瑙摆件,珠子镯子等不同饰品的加工流程不一样的摆件为例1。准备一个类似小电钻的打磨机和一个圆盘抛光机2。准备相应的一套金刚石钻头3。准备相应的一套毡磨头和橡胶磨头及抛光膏4。准备相应的一套圆砂纸和圆布轮5。准备一套金刚石什锦锉6。准备一些600#-1200#的抛光砂纸,作为手工抛光用工序是:先用电动工具安上金刚石钻头修饰玉件,再用金刚石什锦锉细致修好。用圆砂纸(由粗砂细砂)进行大面积修磨。用圆布轮抹上抛光膏进行大面积抛光。用毡磨头抹上抛光膏进行细部抛光。精密件抛光机郑州中原抛光机械总厂
第一种方法:阳光消磁法这种方法只要把刚买回的天然水晶手串放在阳光下直接照射,时间大概是半个小时到一个小时就可以了,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一些,因为黑玛瑙有一定的聚焦的作用,注意不要引起火灾,要注意安全。
第二种方法:月光照射法
就这种方法是每逢十五月圆之夜,由于此时月光特别强,可以晒石,方法很简单,只要将黑玛瑙手串放在阳台或窗户上就可以,由于阳光没有月光强,所以用这种方法要晒一个晚上。
除了以上两种方法,在天空晴朗时,星光比较闪亮的晚上也可以晒石,方法和第二种方法差不多,另外其实星光的净化能力更好。也可用盐水浸泡黑玛瑙手串,三四个小时即可,消磁效果也很好。
呵,这不大可能吧。戴的时间长了确实可以养玛瑙,活就别介了
您好
1、宝石成品的加工
宝石成品的加工包括从原材料选用至琢磨等环节。
选用材料者必须懂得宝石的各种特性和评价要领。选料标准包括原料的质地、颜色、透明度、硬度、块体大小,形状的可利用程度等因素,目的是看其能加工出何种价值的宝石。
习惯上,宝石界将钻石、红蓝宝石、祖母绿、金绿猫眼宝石等归为高档宝石;将绿柱石、翡翠、碧玺(电气石)、海蓝宝石、珍珠等归为中档宝石;黄玉、水晶、绿松石、玛瑙、琥珀等为低档宝石。而同一品种的宝石又根据质地、颜色等分高、中、低档,最明显的例子是翡翠,一块艳绿玻璃地的优质翡翠戒面价值万元以上,而低档的翡翠手镯一只也不过数百元。由于宝石的这些特性,故加工时常按品种选料,下料时应由经验丰富的人员进行。
选料后一般要对原料进行仔细观察,了解原料的内在质量、裂纹、包裹体、晶体光学方位、解理等情况,确定可利用的部分和需剔除的部分,再依照具体宝石的习性、具体形状、加工习惯来设计切割宝石。宝石形状的设计要有利于宝石对光线的折射、反射或特殊光学效应的显现,使珍贵的宝石能通过一系列的光面和棱表现出其内在的和外观的美,更加绚丽光彩。此外,还要考虑能否最大限度地保持宝石的体积。
款式方面,经过长时期的实践和研究,国际上已出现了大量流行的宝石设计款式,各种款式中宝石的光面数量、角度、形状均有一定的要求,款式也常有自己的命名,如钻石常被设计成四方八角形、弗罗朗廷(双玫瑰)形、钻圆形等流行款式。
设计好款式之后,要对宝石进行切割、研磨、抛光。切割宝石也叫“开料”,通常用带有金刚砂圆锯的宝石切割机进行。研磨和抛光可在专用的宝石研磨抛光机上进行,该机上有一可以粘信宝石坯料的机械手,机械手可以调节角度、压力;还有一电动磨盘,可以配粗细不同的金刚石磨片和抛光盘,一般程序是先粗磨后细磨,再加氧化铝、氧化铈或硅藻土等抛光剂进行抛光。虽然现在有半自动化的切磨机械,但宝石加工是很难实行规格化的,主要还是要靠有丰富、良好的切磨技术及一定的宝石学知识的磨工来完成。世界上的一些名宝石,都由名人名匠设计加工。
玉和玉石的加工与一般的宝石不同,它一般被制作成非平面几何形态的各种饰物和工艺品。如翡翠原料(称“仔料”)要由行家开料,尽量能够大块利用,不能大块利用时就要取出价值高(如翠绿)的部分单独加工,或利用天然原料中不同质地和颜色的“翠”和“地”的分布巧妙地设计形象逼真的工艺雕刻品,如绿叶白骨的小白菜等。琢玉的过程包括了选料、设计、粗绘、铡(切割)、錾(凿)、冲(平)、磨(大样)、轧(细部)、勾(纹)、光(上光)等步骤。玉雕师可以用数年时间雕刻规模巨大的翡翠作品,使其成为无价之宝。
珍珠的加工也具有其特殊性。其中圆形且有光泽,可以作宝石用的,只不过占总产量的小部分,称之为原珠。原珠的加工一般有如下的工序:(1)漂白、泡水、浸中和剂;(2)利用灯光进行恒温加热,使其色正发亮,显现光泽;(3)品质分级、大小筛选;(4)穿洞,其中瑕疵少者可钻单洞,用于戒指、耳环等,价值较高;瑕疵多者则钻双洞,用于珍珠串项链;(5)镶嵌或串珠。
2、镶嵌
宝石琢磨成型后,即可以镶嵌在底托上,底托一般为18K、14K、12K等黄金或者白金等。以戒指为例,底托包括腕部(环)、腰部、底座和爪等几部分。底托的制作一般有如下工序;打造胎底(或机铸)、制作零件、焊接、锉磨,最后才能将宝石镶到底托上。
宝石的镶嵌形式变化无穷。若底托中央有一颗较大宝石则称之为“主石”,主石周围可以有小的“伴石”相伴或围绕;也有的没有主石,由多颗大小相同的宝石相伴出现如群星状等。镶嵌宝石的首饰要讲究搭配,即根据宝石的价值、颜色等光学性质、个体大小、琢型以及流行款式,适当选择贵金属品种和设计首饰款式。考虑到宝石的价值,价格昂贵的钻石应配目考究的底托,也不宜制成佩戴于身体上不显眼部位的首饰;颜色的搭配如浅色的宝石不宜用浅色的底托,颜色太深的宝石宜采用采光量较大的镶嵌款式;宝石的个体大小也要与底托或整件首饰的大小相称,如欧洲人喜欢浑重的戒指,这时戒面的宝石就不宜太小,或需采用多颗宝石、镶碎钻等方法处理;造型方面要求底托的轮廓、线条与宝石形状有一定的配称,若流线型的底托镶上方形的宝石会使人感到不协调;流行款式方面要注意欧美、日本、东南亚及国内消费者口味不同的特点,避免诸如将翡翠这种东方人喜爱的宝石镶嵌到东方人不喜欢的造型或金属用料的底托上这样的毛病。
随着人们审美观的变化,一些反“潮流”的构思和选择正在不断出现,艺术上的抽象派、现代派思潮也不可避免地出现在宝石加工上。
希望回答可以帮助您
钻石和黄金就不用说了吧?相同克数当然是钻石贵重。玛瑙和水晶是要看橙色的,说不好哪个值钱,成色好的玛瑙或水晶有可能比钻石和黄金都贵重
这个问题很尖锐啊,呵,应该找有关的科学家解释下更好。我就把我的理解说吧。先说明一点,不是所有的水晶都与玛瑙共生,与玛瑙共生的水晶也通常是小水晶、水晶芽。玛瑙和水晶的主要成分都是二氧化硅,只是结晶不同,玛瑙是多结晶体,而水晶是单体的。水晶的生长环境,多是在地底下、岩洞中,需要含有饱和的二氧化硅的水溶液,同时此中的压力约需在大气压力下的二倍至三倍左右,温度则需在550-600℃间,再给予适当时间,水晶就会依着「六方晶系」(hexagonalsystem)的自然法则,而结晶成六方柱状的水晶了。而玛瑙的形成要比水晶的条件简单,时间也快。我们知道,在地球的深部有大量处于熔融状态的岩浆。当受到地质构造活动影响时,岩浆上升,涌入地球表层-地壳,在这一过程中,由于温度、压力等条件的改变,便从岩浆中分离出含二氧化硅的热水溶液。当它流入岩石缝隙中后,冷却沉淀发生的如果很快,就只能形成细颗粒的玛瑙和玉髓之类的;如果有充足的温度和时间,就容易生长出水晶。
对清洗完毕的奇石需要上蜡油养。上蜡要看石的大小,进行分类,一般小的可用锅放蜡后一般用石蜡即可用炉火烧热再放石进锅。待石温达到50摄氏度左右即可起锅,用火钳或特制工具将石捞出,放在干布上,然后用布把留在石上多余的石蜡擦净。当石凉后再用沙纸把石头打磨一下,然后用生白布擦磨,使其细腻光亮。然后以型配座,也可用笼蒸用水煮,这两种方法都是把石头加温到50摄氏底左右,取出用蜡块在热石上磨擦,待蜡均匀的布满石头即可,然后再用干布擦去石上多余的蜡。大一点的奇石放不到锅里,可放到夏天六七月份的阳光下晒热用蜡磨,也能达到理想的效果,有的采用多功能鞋油也是可以的,另一种方法可用堆草燃烧加热也可,但要注意石头的翻动才能使石温均衡。但此法有一缺点,火后撑握不好易把石熏黑或部分火温太高出现局部炸块现象,此法最好不用。
为什么要上蜡,上蜡用途有三:一是固色显色,像雨花石放在水中一样,色彩图案才能更加清晰鲜艳。二是增加光泽润色,增加手感质感。三是油养以保护石头不易自然风化。象试金石还要经常油养,但试金石油养一般不用石蜡,用鸭油,狗油,核桃油。蓖麻油才能使石黑如乌金,达到试金银的准确度。
如果说清理杂质就像洗脸,那么下一步就要给石头擦护肤品了。护肤品用得好,石头的质感会更加突出。
传统养护是不主张涂油的。即便在今天,也不仅是油养一条途径。一般来说,黄河石、长江石等以欣赏图纹为主的石头,最好是用水不用油,以保持其清新本色。否则,反显得油腻俗气。这类石日常存放只需洗净即可,观赏时如果反差度不够,可向石上轻喷水,画面立显。雨花石更是典型的“水养”方式,但要注意不能用硬质水,也不能长期浸泡水中。
大化、彩陶、蜡石等以欣赏质色为主的石头,可以油养。逛过柳州市场的石友都闻到过地摊的菜油飘香,而各家门店中也都是油光水滑,看上去的确光彩夺目。其实,涂油的目的首先还在于“养”,养好了,外观自然更美。石质稍差的石头,可以涂油后用塑料布封存一段时间,油会缓渗透石中,时间长了,质感就会有所改善。包括前文提到的被酸损伤的石头,也只有以这种方式慢恢复。养石最常用的是硅油或凡士林,相比而言,硅油的渗透力更强,效果也要好一些。婴儿油质地细腻而不过分粘稠,效果也很好,但成本可能高一些,戈壁等小而细腻的石头比较常用。至于市场上有人用家具光亮剂等喷在石头表面,虽然效果亮丽而且不着痕迹,但只是一时美化的权宜之计,没有保养的作用。需要注意的是,涂油后石头更易沾染灰尘,应该及时擦拭,最好定期重新清洗。
山石切不可上油,否则会像满脸油泥一样惨不忍睹。灵璧、太湖等石头,可以轻涂一层地板蜡,此后用布擦拭即可。当然,如果质色足够好,这层蜡是完全可以不涂的。现在灵璧市场上有人使用鞋油,这或是为省去清理污物的麻烦,鞋油一盖,万事大吉;或是为修饰不够理想的石色,便有欺骗之嫌了
没事,开光是任何力量无法消除,可是不能放到裤子,袜子之类的脏东西一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