翡翠的三种材质是什么意思,翡翠玉为什么分成A,B,C,三种

发布时间:2024-05-12 04:48:01

导读:什么是翡翠的A、B、C、D货...下面是翡翠的三种材质是什么意思,翡翠玉为什么分成A,B,C,三种的详细诠释。

翡翠的三种材质是什么意思,翡翠玉为什么分成A,B,C,三种

翡翠玉为什么分成A,B,C,三种?

翡翠分为ABC三类品种: A类翡翠是天然翡翠,没有任何化学人工处理的。即为N型宝石(天然)。 B类翡翠是人工处理的漂白注胶翡翠,它对翡翠漂白后注人环氧树脂类物质,其结构在漂白时已受破坏(若长期处于强光、热、照射,会加速其变化,出现微黄褪色现象)。 C类翡翠是用染色方法处理的翡翠,它在染色时已破坏玉质,所染颜色只能维持一段很短的时间。这两类翡翠即为T型宝石(处理)。 在翡翠销售,需要向消费释道明。否则,就是一种不公平的交易。 A是天然的, B,C是人工酸洗注胶染色的。 a是真货b次之c假的多 其实是炒作出来的,好听点叫商业化 翡翠A货为天然的、B货有人工加色的成份、C货纯加工及充颜色。

什么是翡翠的A、B、C、D货?

行业内翡翠有A货、B货、C货之分。一般人从字面上往往理解是一等品、二等品、三等品或者是好的、稍好的和差的。实际上它们之间有着本质的区别。A货是指纯天然的翡翠;B货是质量差的翡翠经过强酸浸蚀漂白除去杂质,再充填大量高分子聚合物加工而成;C货是人工染色的翡翠。经漂白填充和染色处理的翡翠叫B+C货。 国家标准规定A货直接标识翡翠,对B货和C货标识上需注明“处理”两字。如果标识或者标据上不注明,则属欺骗行为。 种(共4级) 种指的是翡翠的质地,也是对一件翡翠产品的最基本的描述,在市场上的所讲的老种、新种、玻璃种、冰种、蛋清种、豆种、油青种、蓝花、蓝水、晴水等等都是习惯上的商业名称,但是由于这些商业名称在标准上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所以并不能把它作为我们的分级标准。 事实上,翡翠的结晶体颗粒大小和这些颗粒的交结关系是决定翡翠商业品种的主要原因,并由此制定出以下分级标准: 级别划分标准 1级结构细腻致密,10倍放大镜下不见矿物颗粒及复合的原生裂隙,粒径小于0.1mm 2级结构致密,10倍放大镜下见矿物颗粒及极少的细小复合原生裂隙,粒径在0. 1~1mm 3级结构不够致密,10倍放大镜下见矿物颗粒及局部的细小复合原生裂隙,粒径在 1~3mm 4级结构疏松,粒径大小悬殊,粒径在3mm以上 水(共5级) “水”是翡翠评价的重要因素,行内俗称“水头”,透明度高的即为水头足,这样的翡翠显得晶莹透亮,给人以水汪汪的感觉,而透明度差的翡翠干涩、呆板,给人以干巴巴的感觉,即为水头差,水不足。翡翠的透明程度可大致分为透明、较透明、半透明、微透明、不透明,翡翠越透明,则其价值越高: 级别透明度阳光透进度常见商业品种 1级透明10mm以上纯净无色老种玻璃地 2级较透明 6~10mm少量老种玻璃地特级品 3级半透明 3~6mm老种玻璃地、冰种特级品 4级微透明 1~3mm色浓者、粒粗者、新老种 5级不透明阳光透不进色浓、底差、新种 底(共4级) 底指的是翡翠絮状物(又称棉),黑斑,其他色斑的多少程度。由于翡翠是多种矿物的集合体,其结构多为纤维状结构和粒状结构,杂质的多少程度也必然影响翡翠的价值。 级别划分标准 1级10倍放大镜下不见任何绺裂、灰黑丝,在不显眼处偶有个别白棉、小黑点 2级10倍放大镜下不见绺裂,见少量细小白棉、黑点、灰黑丝 3级肉眼不见绺裂,10倍放大镜下见少量绺裂、肉眼可见少量白棉、黑点及少量冰渣物 4级肉眼见少量绺裂及较多白棉、黑点、灰丝及冰渣物 色(共6级) 翡翠常见的颜色有绿色、白色、红色、紫色、黄色等,其中以带绿色为最优的品种,如果一件翡翠中既有绿色,又有红色和紫罗兰色,那也是一件非常难得的翡翠。 珠宝界将翡翠分为a货、b货、c货、d货。a货颜色天然,结构原生;b货透明度差,曾在酸液中浸泡,杂质溶解掉,结构受到了破坏,比重减轻了;c货是白色的翡翠,用染料或激光炝色,颜色均不正,有“邪”色之感,约四年左右,颜色尽褪;d货,各类代用品。在收藏时要能够区分。 翡翠不重新旧,质地、水头和颜色是主要的。区分翡翠的真假并不难,只要一看颜色,二掂分量,三试硬度,立即无所遁形。尤为重要的是翡翠在放大镜下观察,其自身的纤维结晶构成,可以看出其表现细微的波纹。任何仿品是绝对没有这种特征。从器形、雕工上看,也反映了其时代特征。目前港台地区仍流行旧式工,题材仍是喜庆吉祥图案。

翡翠玉中所说的糯种和冰种是怎么回事?

翡翠的种是什么种是指翡翠材料的质地,、翡翠质地细密即种较老或老;晶体之粗松,就叫嫩。因为翡翠是多晶体的结合体,因此种被形象地分成玻璃种、冰种、蛋清种、糯种、豆种等。玻璃种最好,豆种以下很差就不可取,细糯种以上就不错。做B货大部分是粗豆种以下的材料。冰种:可见内部交织纤维结构微晶部分肉眼不可分辨,透明度好,棉质与结构清晰分明.糯化种:内部结构朦胧不可分辨,棉质化在结构内部,水头好糯化种的可达到冰种的水平,为了区别普通的糯化种,这样的也叫冰种化底运用六要素对成品翡翠进行鉴别之(三)翡翠的“色”“花”空间翡翠王说翠翡翠因为有绿才被称为宝石,这在玉石大家族中是绝无仅有的。因此,翡翠的“色”仅指绿色,绿以外的颜色一般不称为“色”,只称为“花”。好“色”的关键词绿的好坏直接影响翡翠的价格,可谓“色高一成,价高十倍”。判别翡翠的绿色应从它的种、水、色调等综合观察。看其显色部位水头是否足;致色矿物的颗粒是否细腻,结构是否致密;色调是否纯正。可以归纳为;“浓、阳、正、匀、活”者为色好;“淡、阴、偏、散、呆”者为色差。其中色正或偏、色活或呆具有重要的鉴别意义。黄色VS蓝色翡翠的绿是否艳丽纯正,取决于其中的黄、蓝成份是否匹配。如果黄味足,蓝的成份也恰如其分,则绿色阳而纯正,叫做色正;若黄味不足或欠黄,且蓝的成份过了头,则绿色阴而不正,色偏蓝,这叫色偏;若黄味过多、蓝份不足,则绿色泛黄、浮嫩不耐看,也叫色偏。活色生值色偏与正对翡翠的价格影响虽大,但关键还在于一个“活”字,色活价高,色呆价低。“色活”就是指有色的部位种、水好。种、水差则色死、“色呆”。“色活”是什么概念呢?她似流淌的一汪绿水,波光粼粼;她是苍翠欲滴的“一匹水”,晶莹剔透;她像映照夜空的萤火虫,碧绿生辉。这才是真正的“含色含种”的好翠。浓匀有度色浓有度色浓为好,但要浓淡适中。过浓而色老、发闷、阴沉,反而价低。色匀、纯净者,价位高。色散呈星散状、团块状、斑杂状、分布不匀、含杂质者,其价不高。但不应拒绝有黑斑点的好翠,因为这是天然印记。正是这些黑色矿物中的致色元素铬,经扩散作用置换了铝元素而显绿色,这些残余的黑斑,小的叫“色根”,大的叫“色渣”,再大就叫“癣”,癣脚下往往出高翠。形象“色”名翡翠的色千变万化,但可以用形象法命名对它进行标准化色级划分,例如:色偏蓝的有菠菜绿、瓜绿等;色偏黄的有黄杨绿、葱心绿等;色匀色活的绿在命名中多加“水”字,如艳水绿、蓝水绿都是翠中极品。还有墨绿、灰绿等很多都可以叫。最多的绿是豆绿,“十绿九豆”,价值较低。“花”花世界“花”——蓝花、豆花、莼花等使翡翠更加丰富多彩。对花的判别也讲究一个“活”字,例如一只飘花手镯,“花”活有游动感,手镯才有价。莼花是紫罗兰色,有人也将浓而艳的莼当成色。但常将“莼”误写成“春”字。“莼”是水生草本植物,其花呈粉红色、紫罗兰翡色形象地称为“莼花”是有道理的,而“春”没有颜色概念,所以不能错用。

翡翠的成分?

玉有软、硬两种,平常说的玉多指软玉,硬玉另有一个流行的名字——翡翠。软玉(Nephrite),是含水的钙镁硅酸盐,硬度一般在6.5以下,韧性极佳,半透明到不透明,纤维状晶体集合体。硬玉(Jadeite),为钠铝硅酸盐,硬度6.5- 7,半透明到不透明,粒状到纤维状集合体,致密块状。两种玉外型很相似,硬玉的比重(3.25-3.4)大于软玉(2.9-3.1)。 翡翠特性参数如下: 1.化学成分:硅酸盐铝钠—NaAI〔Si2O6〕,常含C a、C r、N i、M n、M g、Fe等微量元素. CAS:1344-00-9 2.矿物成分:以硬玉为主,次为绿辉石、钠铬辉石、霓石、角闪石、钠长石等。 3.结晶特点:单斜晶系,常呈柱状、纤维状、毡状致密集合体,原料呈块状次生料为砾石状 4.硬度:6.5—7 5.解理:细粒集合体无解理;粗大颗粒在断面上可见闪闪发亮的“苍蝇翅” 6.光泽:油脂光泽至玻璃光泽,高档品皆为玻璃光泽 7.透明度:半透明至不透明 8.相对密度:3.25——3.40,一般为3.33克每立方厘米 9.折射率:1.66(点测法) 10.颜色:颜色丰富多彩,其中绿色为上品,按颜色可分为三种类型;①皮类颜色;指翡翠最外层表皮的颜色,其形成与后期风化作用有关。这类颜色为各种深浅不同的红色、黄色和灰色,其特点在靠近原料的外皮部分呈近同心状。红色常称为翡;②地子色:又称“底子”颜色,有底色之意,指绿色以外的其他颜色,为深浅不同的白色、油色、藕粉、灰色等;③绿类颜色;指翡翠的本色,这类颜色的特点为各种深浅不同的绿色。有时绿中包含着黑色。绿色常称为翠. 11.发光性:浅色翡翠在长波紫外光中发出暗淡的白光荧光,短波紫外光下无反应。 在矿物学上讲,翡翠是岩石,由很多微小的矿物组成。这些小矿物是硬玉naal[si2o6]、钠铬辉石nacr[si2o6]和霓石nafe[si2o6],这三种主要矿物按不同的比例存在,矿物学称之为“类质同相”。纯净的硬玉是无色的,而钠铬辉石多为艳绿色,霓石多为浅绿色,不同的翡翠含有不同的比例,从而形成千差万别的颜色和质地。除了以上三种矿物,翡翠中还有角闪石类矿物、长石类矿物,甚至还有石英、铬铁矿等,翡翠的表层则会有褐铁矿、赤铁矿、高岭石等矿物。褐铁矿和赤铁矿为棕红色、红色、黄色,使翡翠表面成红、黄色,行家称之为“翡”。 翡翠的比重是3.24~3.4 3,在宝石中算比重较高的,所以行家常用“掂手头”来区分翡翠与石英、玻璃类的翡翠仿冒品。行家会说一上手就能感觉出来,翡翠比较压手,而石英类仿冒品则较轻。 翡翠的摩氏硬度为6.5到 7,高于软玉的硬度5. 5,低于石英的硬度 7,与硬度最高的钻石(摩氏硬度为10)相比要低很多,但在所有种类的玉中,翡翠的硬度是最高的。但民间有一种鉴定法认为能划得动玻璃的就是翡翠,划不动的就不是翡翠。其实这是错误的,因为有能划得动玻璃的玉石也不是翡翠,例如软玉也能划动玻璃,所以仅凭硬度这一个指标是不能得出鉴定结果的。 翡翠的韧度很高,这是由其层状交织结构决定的。韧度是宝石抗压、抗打击的性质。钻石的硬度虽然最高,但韧度不高,佩戴在手上的钻石戒指若与硬物发生磕碰,如果受力的方向恰巧与钻石的解理方向一样,还可能发生钻石磕裂的情况。这种极端的例子说明最硬的钻石也不是坚不可摧的,反而韧度大的玉石能够承受很大的压力。

1.什么叫硬玉2.什么叫翡翠3.什么叫翡翠的种4.什么叫翡翠的底5.什么.

1.业内把翡翠叫做硬玉,这是相对中国玉石来说的,因为中国玉石相对翡翠的硬度来说比较软,所以中国玉叫软玉(和田玉,岫玉……),缅甸的翡翠叫硬玉。 2.翡翠的学名忘记了,这个学术性的问题我没有研究过。 3.翡翠的种分得很细,最好的应当是玻璃种,其次是冰种,其实太过于了解种没有什么意义,你只要了解翡翠的内部结构就可以了,内部结构越紧致,它的硬度就越好,可雕性也就越强。当然,价值也就越高。 4.地的含义是翡翠的绿色部分及绿色以外部分的干净程度与水(透明度)及色彩之间的协调程度 5.翡翠的水就是指它的透明度,一般来说,透明度越好价钱也就越高,但也要看它的种好不好。有些是种好,但水不足。有些是水足,但种差。 6.翡翠的雾是指是从风化壳到未风化的肉(翡翠)的一个过渡带

翡翠abc货的区别是什么?

翡翠也称翡翠玉、翠玉、缅甸玉是玉的一种,颜色呈翠绿色(称之翠)或红色(称之翡)。它是在地质作用下形成的达到玉级的石质多晶集合体,主要由硬玉、钠铬辉石或钠钙质辉石(绿辉石)组成,可含有角闪石、长石、铬铁矿、褐铁矿等。常听说翡翠分为abc货,之所以这么区分是因为三种货无论是在组成上,还是后期加工以及光泽上都是有区别的,以至于价格上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分清翡翠abc三种货在选择时才不会迷茫。 首先了解一下什么是翡翠的abc货: a货:翡翠的a货是指天然生成的翡翠,只是利用物理方法加工雕琢、打磨、抛光,而未使用任何化学、辐照方法改善其内部结构。 新型a货(属于b货)是指在a货翡翠的基础上,在有色根的部分添加颜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翡翠加色物品,无荧光反应,且不改变比重。在不严格的鉴定机构会出具“翡翠a货证书”。此类翡翠在珠宝市场甚至很多名店常见出售,如购买收藏级翡翠切记慎之。 b货:酸洗漂白注胶处理 c货:染色处理。为染色翡翠。不管酸浸漂白与否,充胶与否,凡人工加色的翡翠称C货。 翡翠abc货的区别: 1、化学加工: a货是指天然生成的翡翠,只是利用物理方法加工雕琢、打磨、抛光,而未使用任何化学、辐照方法改善其内部结构。 b货是指在a货翡翠的基础上,在有色根的部分添加颜色,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此类翡翠加色物品,无荧光反应,且不改变比重。b货是经过酸洗漂白注胶处理的翡翠。 c货是经过染色处理的翡翠,为染色翡翠。不管酸浸漂白与否,充胶与否,凡人工加色的翡翠称c货。 2、光泽不同: a货的光泽亮丽,有玻璃的光泽。它的表面很光滑,没有凹坑,没有沙眼,在放大镜下看有凸起的感觉。表面的反光,具有流动性,很有灵气。 b货的光泽是蜡状的,在反射光下可以看到表面凹凸不平。如果看进去里面,可以看到颗粒间有模糊的点团。 c货的光泽是树脂光泽,光泽度与b货相近,显得呆板。在反射光下有很多网状的沟槽,内部结构模糊不清,或者一团模糊。 3、敲击声音不同: a货敲击起来的声音很悦耳,尾音悠扬清脆。这是因为翡翠的结果没有被破坏,整体性好的缘故。 b货经过强酸强碱浸泡,由于结构被破坏,敲击起来声音沉闷,尾音短促,不像a货那样清脆。 c货敲击的声音比b货更加沉闷、粗燥、短促,尾音很短,没有弹性,很快就消失了。 4、价格不同:a货价格最贵,b货次之,c货最便宜。 在了解了翡翠的abc货的区别后再来看看翡翠的鉴别方法: 1、光泽。翡翠经强酸碱浸泡处理后,结构疏松,没充填之前表面见溶蚀凹坑,使之产生漫反射,光泽变弱。加人树脂或塑料等有机充填物后,翡翠常有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或者是玻璃光泽与树脂光泽、蜡状光泽混合。 2、颜色。由于翡翠结构被破坏,内在原有的光学性质也发生了改变,所以“b货扩翡翠的颜色分布无层次感。虽然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的绿色仍为原生色,但经过酸性溶液的浸泡,基底变白,绿色分布较浮,原来颜色的定向性也被破坏了,看起来很不自然。 3、结构。翡翠受到强酸强碱浸泡腐蚀后,有部分物质带进带出,在表面及内部沿矿物晶体间形成溶蚀,产生内部的连通式裂隙。在透射光照射下,可见内部纵横交织的裂隙。在反射光条件下,表面的溶蚀凹坑或蛛网状网纹清晰可见。 4、表面特征。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由于充填物与翡翠本身的硬度差别较大,在原生的裂隙处呈较明显的凹沟,充填物明显低于两边,许多绺裂组成了纵横交错的誓沟渠”。较大的“沟渠”中可见胶结物或残留气泡。加工技术较好的漂白加充填处理的翡翠表面非常光滑,无上述现象,须更加仔细地观察和测定。 5、密度、折射率。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多数密度、折射率略低。密度为3.00~3.43g/c m,折射率为1.65左右(点测)。但是由于翡翠的矿物组成复杂,某些天然翡翠的密度和折射率值也可能偏低,所以密度和折射率只能作为参考数据,通常不能作为判定翡翠是否经过充填的依据。 6、荧光性。无或弱至强的紫外荧光,荧光分布均匀或呈斑杂状。早期“B货”翡翠绝大多数有荧光。短波:弱,黄绿或蓝绿(蓝白);长波:中至强,黄绿或蓝白色。但这种方法处理的翡翠通常荧光强度较弱或无荧光。  7放大检查放。放大检查放大检查是鉴定这种处理翡翠的有效方法。分为表面观察和内部观察。 用反射光观察样品的表面,通常可见到三种情况: ①表面明显可见分布较均匀的“蛛网”状或“沟渠”状裂纹。这是确定无疑的漂白充填翡翠。但要注意与抛光不良造成麻点状表面相区分。漂白充填处理翡翠裂隙边缘较为圆滑,“翠性”不明显;而抛光不良所形成的麻点状凹坑多呈三角形,边缘较尖锐,分布不均匀,多出现于颗粒粗大处,“翠性”明显。 ②表面抛光较好,但局部可见细小裂纹相对集中。这是因为翡翠经漂白充填处理后又经过较为细致认真的再抛光,使得表面较光滑,局部细小裂纹是被破坏的翡翠颗粒间的极细小缝隙未被完全充填的表现。 ③表面极为光滑,细小的裂纹很少,但在表面出现很多类似“翠性”反光的亮点。亮点往往是在较粗大颗粒的表面或内部重叠分布,而不似解理面的片状闪光。在高倍显微镜下,可见许多小亮点为小的气泡,这是由于在充填处理时未能把缝隙里面的空气全部抽空而保留下来的气泡。用透射光观察翡翠的内部结构。经过漂白充填处理的翡翠结构松散,颗粒边缘界限模糊,颗粒破碎,解理不连贯。 8、热反应。“b货”翡翠加热200~300℃后胶质发生碳化。 9、敲击反应。经过漂白充填后的翡翠,其结构被破坏,矿物颗粒间被胶质充填。因此轻轻敲击后发出沉闷的声音,与天然翡翠清脆之声有明显的区别(此法主要适于翡翠手镯的鉴别)。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