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鉴别翡翠的真伪详细点比较好,怎样用最简单的方法辨别翡翠的真假
发布时间:2024-02-07 09:18:48
发布时间:2024-02-07 09:18:48
当我们面对一块玉料或玉件,首先,要判断它是什么物质,是什么玉,是不是翡翠,然后才考虑它是否经过处理,它的品级如何?质量怎么样?价值到底如何?科技工作者鉴别翡翠的方法多种多样,在一般情况下,这些鉴定方法概括起来不外乎有三类,感观识别、仪器检测和液体鉴别。1、感观识别必须指出,感观识别必须以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为基础,缺一不可。感观识别归纳起来是“一看、二摸、三掂、四听”。看:看特征,看结构,看色泽,查瑕疵—翡翠的特征是具有“翠性”(俗称苍蝇翅),即由其内部粒状、片状或纤维状的斑晶解理造成的星点状闪光;翡翠的结构具有变斑晶交织的特征,在半透明粒状斑晶的周围有细小的纤维状的矿物晶体交织在一起,结构的疏密,晶体的粗细是评价翡翠地质好坏,也是衡量翡翠品级高低的依据;翡翠成品一般具有玻璃、亚玻璃或半玻璃光泽,颜色不匀,而软玉、岫玉等与翡翠相似的玉常具蜡状光泽和油脂光泽,颜色大多均一,有经验的鉴定人员或商家从色泽上便可以看出玉件是否为翡翠;借助于灯光或自然光,查看翡翠实体内是否有杂质,裂隙等,再结合其他指标,估计出翡翠的质量好坏,品级高低,是“查瑕次疵”的目的。摸:翡翠传热,散热快,贴于脸上或置于手背上在短时间内有冰凉之感;翡翠硬度大,结构致密细腻,经抛光后可具有很高的表面光洁度,手摸时滑感明显。掂:翡翠的密度为3.34克/立方厘米,高于与其相似的软玉、独山玉、岫玉、澳洲玉、马来玉(染色石英岩)、硬钠玉和葡萄玉等。但又低于青海翠(钙铝榴石)、特萨沃石(水钙铝榴石)等。有经验者可通过掂重,即可初步判断出一块玉料或玉件是否为翡翠。听:仔细听成品之间的碰击声,可以大致辨别玉件是否为翡翠,是什么样的翡翠(是否经过酸洗、处理)。天然的,尤其是质地好的翡翠玉件,碰击时发十的是清纯悦耳的“钢音”。听,要有比较的听,或具有—定的经验作为基础,才能根据音质大体判断玉质量。2、仪器检测在翡翠的鉴定中虽然也使用电子探针、红外光谱和拉曼光谱仪等高科技的设备仪器。但这些高科技的仪器(鉴定方法)仅是在遇到复杂、疑难问题时才予以运用,在检验、鉴定工作中,我们更多地使用的是一些常规的仪器。通常,珠宝检验、鉴定工作者经常使用以下仪器鉴定翡翠:宝石显微镜:宝石显微镜的放大倍数通常为10~80倍。它可清楚地观察翡翠的表面结构及内部组织特征,可以判别被测物是否为翡翠,是天然翡翠还是经过处理的翡翠(翡翠b货、c货),可清楚地观察到翡翠表面或内部的瑕疵,还可观察到组合石的接合面等。聚光手电和手持式放大镜:在无宝石显微镜或不便携带显微镜的情况下,使用聚光手电和手持式放大镜。聚光手电主要用透射法或反射法结合放大镜观察翡翠的透明度、质地情况、颜色和瑕疵等。有时配合查尔斯滤色镜分辨、观察被检测物是不是翡翠,是否为染色处理的翡翠。手持式放大镜有5倍、8倍、10倍、15倍和20倍不等,其中以使用10倍和20倍为宜,而以10倍的最为有用,它不仅可观察翡翠等珠宝内部的情况及其他瑕疵,而且在珠宝贸易中,涉及到珠宝的缺陷时(如裂纹、黑点、斑块等),常以]0倍放大镜下观察的结果为质量评价的依据,从而确定其价值。折射仪:射仪是辨明珠宝真伪的最直接、最有效的仪器之一。翡翠的折射率为1.650—1.680,点测法为1.65~1.67。通常为1.66。但须指出:天然翡翠与经处理过的翡翠折射率相同。分光仪:吸收作用,当白光通过宝玉石时,某些波长的光波会被吸收,不同的宝玉石对光波的吸收情况不同,而宝玉石的选择性吸收作用,与其致色元素的种类相关。因此,分光镜是识别宝玉石颜色真假最有力的手段,实际中常用其识别真假翡翠、识别染色翡翠。由铬(cr)致色的宝石级绿色翡翠,在吸收光谱中,红光区630、660、690nm处有三条阶梯状的细吸收线;一般的翡翠,只在紫光区437nm处有一条明显的黑色吸收线;而经人工染色为绿色的翡翠,在红光区650nm附近区域有较密的吸收带。偏光仪:质集合体,其组成矿物硬玉为单斜晶系、二轴晶正光性。所以在偏光仪下不消光,即全亮。比重天平:多的是使用精确度高的电子天秤。用静水力学法(密度法)测得翡翠的密度为3.34g/cm3(+0.06,—0.09),密度是翡翠区别于其他相似玉的一条重要的指标。标准硬度计:5~7,它能被水晶(硬度7)的硬尖刻划,而不能被长石(硬度6)的硬尖刻划,利用这一性质可作为鉴定时的参考依据。查尔斯滤色镜:斯滤色镜下变红的,都不可能是天然翡翠;但反过来,不变红的也不一定就是真货。
鉴别翡翠玉石其中又分为
(一)、造型辨伪
(二)、玉质、玉材辨伪
(三)、纹饰辨伪
(四)、风格辨伪。
其来简叹色,沁色鉴定重在学习理解古玉长时间在各种存放环境下与所接触的器物之间的颜色变化,实则是实物现象,它所产生的自然质变到色变。我们通常叫“沁色”,如古玉存放于红色漆器内,可能受红色沁,黑漆则可能产生黑色沁,黄土内埋藏,则可能产生黄褐色沁。在强白灯光下观察,沁色通常是在玉的接触部位薄弱或自然解理、绺等部位所产生的。然后沿解理或裂隙部分扩大渗透,严重的可浸透全器,这叫“满浸(沁)”,盘玩之后颜色鲜艳,大多沁色颜色由灰白变红。重要一点是:通常情况下,真品沁色比较单一;颜色较暗,较乱的沁色和鲜艳沁色就值得怀疑了。真品即使玉有解理、裂隙,但不是接触部位,不一定有沁色。采用化学或物理方法仿造沁色通常为满沁。也有局部沁,特点是沁色较多,火烧伪沁并不一定在玉的薄弱或裂隙处进行的。通过强白灯光下观察可知这一点。但有用高科技沿玉解理或绺处进行激光伪造沁色的。还有一点就是玉的存放环境干燥或玉质致密可以无沁。看颜色:天然翡翠颜色自然,分布不均,绿色走向延长,一般无荧光。
看抛光面:天然翡翠的抛光面细腻、光滑,呈带油脂的强玻璃光泽,如果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同时可见微透明至不透明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俗称“石花”。
听声音:轻敲打天然翡翠,发出的是一种清脆悦耳之声,如果是人工处理品则发出低沉闷哑的声音。
此外,由于翡翠密度大,用手掂时,有打手的感觉;翡翠的托水性很强,在上面滴水,水珠突起较高。
同时,有专家提醒消费者,在购买价格较高的珠宝玉石时,要选择正规、有知名度的首饰店或较大型、信誉好的商场选购。还要记得向商家索要写有“CMA”标志的珠宝玉石鉴定证书,通常,每件较为珍贵的珠宝玉石都有一份证书,确定所购珠宝玉石与证书相符,证书上均附有照片。
上等玉滋润、透明,有油脂感,捏在手中有温润的感觉。真假的主要鉴别方法是借助放大镜或显微镜,可看到玉的内部呈纤维交织结构,粒度细;而人造玻璃无结构,可以看出气泡。也可在玉不显眼的地方用刀刻,刻得动的必是假玉,刻不动的才是真玉。常言“黄金有价玉无价”。由于上品的和田玉日趋稀少,每公斤可达数万至十几万元,而一般的青海白玉、俄罗斯白玉等一公斤才数千元,所以有人将此来混充和田玉。这些玉与和田玉的矿物质基本一致,但表面色泽较灰暗、不柔和,时间长久会更加黯淡。
老玉和新玉可从两个方面来鉴别,老玉的表面有一层氧化的玉皮,俗称“包浆”,似秋梨的皮,与玉的天然色有明显的区别,而新玉是没有的。再可从雕刻的题材来看,古代玉是等级、权利的象征,以神话的花鸟、人物为多,如龙、凤等。而新的一般是吉祥题材为多。
自古以来玉便与中华文化结下不解之缘。
人们对玉石的爱好,不仅在于它是一种晶莹剔透、色彩艳丽、令人赏心悦目的饰物,因为玉石具有财富效应,是一种硬通货,具有较大的升值潜力。在宝石学中人们又把它分为两个大类:玉和狭义的玉石。属于玉的只有两种,即翡翠(也称硬玉)和软玉,按颜色的不同:又分白玉,白玉、碧玉、墨玉,其他如玛瑙、卡髓、岫玉、绿松石、青金石等则均属于一般的玉石。而最重要的,选购翡翠和软玉都存在三个层次的鉴别问题。
是不是真的翡翠或软玉
要知道在当今的市场上存在有大量的貌似翡翠和软玉的仿冒品。其中有一些是物质组成完全不同于翡翠和软玉,但外观却有一些相似的天然代用品,如可用于冒充翡翠的澳玉、钠长石玉(俗称水沫子)、乌兰翠马玉等;可用于冒充白玉的京白玉、阿富汗白玉、汉白玉等。这些替代品虽然外貌与真品十分相似,也具有一定的自身价值,但或是由于其品质不及真品,或是由于其在自然界的产量相对丰富,因此它们在市场价格上不能与真品相比,若把它当作天然翡翠或白玉买回去,自然是要吃亏上当。在仿冒中还有一些是完全人工仿制的,如用绿色玻璃仿制的用来冒充翡翠等
辨别人工美化的玉石
所谓的“B货翡翠和C货翡翠”,这两种翡翠其材质都是真正的天然翡翠,只不过其原始材质相对较差,为了提高它的观赏性和饰性,人们对它们进行了不同程度的美化处理。其中B货翡翠是把一些原来透明度较低、色泽偏暗的翡翠,用强酸进行清洗,使某些杂质被洗掉,达到提高透明度和使色泽更艳丽的目的。但这样一来,翡翠的强度受到损伤,就需要在真空条件下把树脂类固化剂注入翡翠中,以提高它的强度。所以B货实际上就酸洗性注胶翡翠。这种翡翠尽管具有十分良好的观赏性和装饰性,但毕竟其强度受到损害,具有不耐久的缺陷,所以在价格上自然不能与真正的完全天然的A货翡翠相比。C货翡翠是更低档的翡翠,它本来没有美丽的颜色,现在看到的颜色是后来人工染上去的,所以它具有更低的价格。白玉在这个问题上要比翡翠单纯一些。常见的是给它做上局部的糖色(类似赤糖的褐色),以冒充价格更高子料白玉。
玉石品质的优劣好环
这是一个更加复杂的课题,涉及若干个评价因素。首先是颜色,对翡翠来说以纯正的翠绿色为好,绿色越接近浓、正、阳、匀的要求,价值也越高,而白玉则以洁白如羊脂为优。此外还要看它们明度的好坏;质地结构是否致密细腻;有无杂质瑕疵和裂纹,以及这些杂质、裂纹的大小多少,堑奈:Τ潭?还要看它们的块度大小;更要看它们做工的好,是否出自名家之手,是不是古代遗留下来的文物等。由于上述这些因素的差别,两块同样大小的完全天然的翡翠或白玉在价格上也会有天壤之别。
其实,避免上当受骗最好的办法,是你在购买玉石时,要求商家提供权威构对该玉石的鉴定证书。如果没有,那么你应该要求他在发票上清楚并详细地写明所购商品的正确名称。这样在你购后,若请鉴定部门进行鉴定,发现与所购的商品名称不符,可以向商家退货索赔。如果发票写得含糊不清,比如笼统地写上“玉器”两字,那么即使你鉴定下来不是你想买的天然A货翡翠或白玉,而是B货或C货翡翠,甚至是岫玉或其他玉石,商家也会振有词地说他没有欺骗你,因为该商品确实用玉石制成的玉器,这时你只好吃哑巴亏了。
-翡翠赌石应注意的六个方面赌石常是以赌色为主,赌正色。还有赌种的,种要好、种要老、种要活;赌地张的,就是赌其地张细密、有水、干净;还有赌裂、赌雾、赌是否有癣的。赌好是很难的,因此人们说“十赌九输”。一、怎么赌主要通过擦、切、磨三种方法来实现。因此,怎样擦,擦多深,擦多大,甚至能不能擦都要考虑清楚。切石也是一样,可以一刀切富,也可以一刀切穷,行话有“擦涨不算涨,切涨才算涨。”能否切,怎样切,都要凭你的经验和运气。磨是为了看清楚内部的色和水,磨的好坏也是十分讲究的。二、查看皮料的结晶情况一般来说,翡翠原石粗皮料结晶就大,结构就松软、硬度就低、透明度就差,为翡翠之下品。细皮料结晶细小、结构紧密、质地细腻、硬度高、透明度好,其中,尤皮色黑或黑红有光泽者为好。这种仔料行话称“狗屎蛋子”,多为翡翠的中上品。砂皮料的性状介于前两者之间,品质变化较大,但其中也不乏好料,因而“赌性”最强。三、查看皮料的结晶大小,除用肉眼直观外,还可用水进行查验。方法是将翡翠原石在水中沾湿后拿出来,查看表皮上所沾水分干的快慢。干得快者,说明其结晶粗大、结构松散、或裂纹孔隙多、质地差,反之,则说明其结晶细小、结构致密、质地好。四、查看绿色绿色的多少和色质的好坏决定着翡翠的品质和价值。因此,要注意通过观察翡翠原石内部绿色部分在表皮上显露的种迹象,推断其内部绿色的状况。绿色的多少,与绿色部分的形态和分布特点有关。翡翠中的绿色部分以呈团状和条带状集中分布者较有价值。这样的绿色显露于表皮时往也呈团状或线状,也有时会呈片状。当绿色在表皮上以大面积片状出现时多为表皮绿,其内部往无绿;而当绿色在表皮上呈线状或团状出现时,特别是当表皮上露出的绿线呈对称分布时,其绿会向内部延伸,甚至贯穿整块翡翠原石。后者的价值自然比前者高,因此,有行话说“宁买一线,不买一片”。绿色的色质与呈现绿色的矿物成分有关。一般来说,翡翠的色质比透辉石、钙铁辉石和霓石等所呈现的绿色的色质要好。翡翠的硬度高,抗风化能力强。因此,表现在外皮上,大多相对突起,其他矿物则相对凹下。前者的价值比后者高,因此行话又有“宁买一鼓,不买一瘠”的说法。“鼓”即绿色出现在鼓起的部位,“瘠”即绿色出现在凹下的部位者。五、查看裂纹除了观皮辨里、辨色外,在评估翡翠原料时,还要注意查看裂纹(俗称绺裂)的发育情况。裂纹当然越少越好。在翡翠原料市场上,玉商为了显示翡翠的质地和颜色,常把外皮切去一小部分,并把切口磨平磨光。这种被切开的口行话叫“门子”。为了赚更多的钱,玉商都尽力把门子开在最能展示赌石的质地和颜色的地方,因此,在评估门子时,一定要仔细查看门子及周围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和分析,切记不要对门子显示的绿色估价过高。
翡翠手镯翡翠手镯的价格在与日俱增,有一只升值空间大的翡翠手镯是很多收藏爱好者心中的乐事。但是对于一些经验不算丰富的翡翠爱好者来说,翡翠手镯的鉴定又成了一个需要解决的问题。小编在这里就简单的介绍一些翡翠手镯的鉴定。我们一般所说的翡翠鉴定是指翡翠成件的鉴定,比如翡翠手镯。翡翠手镯的鉴定可以分为仪器测试与人工鉴定两个方面。所谓的仪器测试,是指通过偏光仪来测试翡翠手镯的结构晶体,通过折射仪来测试翡翠手镯的折射率。通过滤色镜来测试翡翠手镯的颜色元素,通过密度法测出翡翠手镯的密度,通过硬度计获得其硬度,通过分光仪测试色光谱等,仪器测试具有很高的科学性,它能通过现代科学技术的手段,测试出可靠的依据,有仪器给出的翡翠手镯的鉴定结果无疑有很大的正确性,一般只有专业工作者掌握。对于绝大多数没有条件随时使用专业仪器鉴定的翡翠爱好者来讲,必须通过人工鉴定这一传统手段加以鉴别。翡翠手镯的鉴定也比较容易用人工鉴定的方法。不过人工鉴定的过程,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需要有很多翡翠鉴定方面的知识,小编建议你最好找一些有比较多的实践鉴定经验的人学习一下,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收藏品有一个好一些的升值空间。
我不想引用某些网站上那些长篇大论,那些复杂的理论知识是忽悠外行人的!因为我就是学宝石鉴定的科班出身,所以我只教你实际操作:首先:判断翡翠是否为A货:一般的B货是经过强酸漂洗过后,在注入无色环氧树脂(一种胶)形成的,因此,不会有像天然翡翠内部那么多的“脏”(黑色块),也不会有黄色的色块,因为这些都被洗掉了。而且,B货翡翠的表面,在对着强光看时,会发现不少的小坑点,这—就是被酸腐蚀过的痕迹。而所谓的C货,是指染色的翡翠,只要看翡翠的颜色是否在有裂的地方出现,就知道是否为C货—C货的颜色都在有裂的地方出现。判断完是否为A货后,就可以对翡翠进行评价了:有以下几点:1:看翡翠的水头:也就是透明度,透明度越高,价格越高。2:看翡翠的底子:也就是内部结构,结构越细腻,价格越高。3:看翡翠的颜色:翡翠中,以绿色为最贵,红色、紫色、黄色、蓝色次之,黑色、白色、无色、褐色最下。颜色越艳、越正、越均匀价格越高。4:看翡翠的雕工:雕工越细致越生动,价格越高。如还有不明,就去百度贴吧“宝石”吧问我吧!
要知道翡翠是怎样形成的,那就要从以下两个方面去说:
1、翡翠生成的地质条件有哪些?
翡翠生成的地质条件十分苛刻,它须要一个高压低温的地质环境(压力5×10(3)-7×10(3)kpa,温度在150-300℃)。首先硬玉岩在整个地壳中非常难于形成,并且十分稀少。另外它的围岩一超基性岩也十分少见。有了以上二个条件为前提,还须有微量铬离子一色素离子在一定的温度范围内,在漫长的时间里,不间断的进入硬玉晶格,才能形成一般的绿硬玉。
若要成为特级硬玉—翡翠,还须具备以下条件,翡翠围岩必须是高镁高钙低铁岩石。这种环境产出的翡翠更纯净,少铁使底不发灰。尽管低铁但还是有铁的存在,要翡翠十分纯净无杂质,还须在强还原条件下即在还原环境中生成。因为在缺氧环境中,它所含的Fe会形成磁铁矿而析出,而不进入翡翠的晶格内,可使翡翠绿更正。再者要有生成翡翠后的地质作用及多次强烈的热液活动,把翡翠改造得绿正、水好、底纯的特级翡翠。翡翠成色过程是伴随着热液活动进行的,为多期强度不同的成色过程。而且缓慢分解成铬离子的致色元素,要长时间处在150-300℃,最佳温度是在212℃左右下,铬离子才能均匀不间断地进入晶格,在这种条件下生成的翡翠绿色非常均匀。完全生成特级翡翠后,还不能有大的地质构造运动,否则将会产生大小不等,方向不同的裂纹而影响质量。以上各条件很难同时具备,这就是为什么特级翡翠稀少的原因。
2、翡翠生成的大致时间?
从侏罗纪(约1.8亿年)的缅藏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碰撞,并向欧亚大陆板块之下俯冲,到第三纪的渐新世(约3500万年)前、印巴板块与欧亚大陆板块缅藏板块碰撞,并俯冲于欧亚缅藏板块之下。这两次的碰撞,尤其是第二次的碰撞,不但使青藏云贵高原上升隆起,还造成了世界屋脊。使原残存的缅藏板块更加支离破碎,造成大小的断裂,超基性岩及其它岩浆岩沿断裂带侵入。这些超基性岩是生成硬玉矿床的母体。是一个高压低温变质带,主要发生在喜玛拉雅山运动期,这些超基性岩主要由蛇纹岩、橄榄岩、角闪石等组成。侵入于蓝闪石片岩内。
根据野外地质关系及绝对年龄测定,超基性岩的侵入时间应为白垩纪晚期至第三纪早期(7000万年-6500万年之间)前后,并见有稍后生成的(第三纪)花岗岩及更后期的辉长岩等(其内含金)。由以上可判断,硬玉岩生成的时间应为开始侵入的蛇纹岩化橄榄岩形成之后生成。于第四纪的更新世后已有大量硬玉巨砾侵蚀搬运再沉积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