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认玉的真假,古玉求鉴定
发布时间:2024-02-03 06:16:02
发布时间:2024-02-03 06:16:02
看玉材,当你得到一块古玉时首先应判定是玉是石,然后判定该玉石的品类和出产地。据专家们研究认为,我国商代以前所用玉材绝大多数是就近采集的地方性玉材,其中比较典型和广泛的有蛇纹石类(岫岩石)玉石、石英岩类玉石以及蛇纹石化的大理石等,还有河南阳的独山玉,新疆的和田玉等。自商代后期开始,各地古代玉器中开始大量使用和田玉,尤其是春秋战国的玉器。凡是以上历史时期的名品重器或做工特别精美的装饰物,必是上好的和田玉。所以我们判定古玉首先要与时代相联系,“时代”特点遂称为判定玉器的一个基本方法。例如一件商代以前的古老玉器,用的却是和田玉,这其中就可能有“谎”。再例如一件做工考究的战国玉器用的却是低档次的杂玉或彩石,其中亦有蹊跷,这就需要你有尽可能多的历史知识。
看器型,古人制玉是一件十分严谨和讲究的事情,其不同时代有其相对固定款型和样式。而且古代玉器型和纹饰的变化也十分缓慢,只要真正掌握各个典型历史时期玉器的器型和纹饰特点,就能很快判定该玉器的年代,从而判别真伪。一般而言,我国玉器中“名品重器”的数量十分有限,而且由于是手工制作,一种艺术品往只有一件,所以当你拿到一件“传世”的古玉名器时,都要仔细观察,任何细小的差异都要反复研究,最好请教有关专家来鉴定,否则,一不小心就容易“打了眼”。
看做工特点,但凡玉琢的材料,其硬度大多在4.5度以上,不能用刀直接雕刻,而是用器具带动介质研磨,古代的制玉工具只有“砥”(细磨石)、砂、带钝刃的雕刻器和钻等,而且全部靠人力完成。而现代制玉则广泛使用机械加工,前者缓慢,后者高速的制作过程必然会给玉器本身带来截然不同的加工痕迹,这也是识别古玉的重要依据之一。
看沁色,玉器上的沁色如同树木的年轮,是玉器生成年代的标志,如何分辨玉器的天然色和人工使然的蚀染色是判别玉器真伪的关键。玉器的天然色是由不同的矿物成分所决定的,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变化,其中自然生成的基本色自内而外呈渐变色,而且深达肌里并形成钙化,即使是多色石也会有渐变自然的过渡痕迹。而人工的沁蚀色则是用某种有机或无机物质腐蚀出的颜色,这种沁色一般只附着于玉石的表层,而且这种人为的颜色多覆盖玉器的整体而不是某一个局部,有些并不高明的制作只要用灯光一照,其浮华的本质就能立时显露出来。
新仿工艺品
无收藏价值
请采纳
玉器的鉴别,有三个内容,一是鉴别玉质,即玉器的玉料品种是什么;二是鉴别人工处理,即玉器的颜色及古玉的沁色或者其它特性是否人工处理所致;三是鉴别仿冒品甚至合成品,即将真品的假冒者鉴别出来。1.软玉鉴别软玉通常被人工处理者并不多见,因其追求的是色白,因而用不着想方设法去染色。软玉自古以来,就是一种名贵的玉种。因而有仿冒品出现。出现最多的仿冒品是蛇纹石玉、石英岩玉和方解石玉等。软玉的感观特征,一是光泽,为特征的油脂光泽,或带有油脂感的玻璃;二是结构,软玉是一种纤维状小晶体交织组成的玉石,可以见到纤维状小晶体交织组成的、稀疏不等的花斑,但却没有透明的颗粒状小晶体,也就是所谓的“斑晶”;三是透明度,相对可能混淆的玉石而言,它的透明度相对较差,虽说是半透明至不透明,实际上大部分玉石是微透明的,而半透明的软玉已不容易见到。2.硬玉鉴别翡翠的表面有星点状、线状及片状闪光。翡翠的颜色丰富多彩,是其他宝石所不具备的,所以看颜色不仅要看色彩与色调,也要注意到颜色的组合和分布。翡翠的光泽是玻璃光泽、油脂光泽或者是带油脂的玻璃光泽。透明水头好的翡翠清润透撤,为其他玉石所没有。将翡翠光滑表面于脸上或唇边有凉的感觉。什么是翡翠的A、B、C货?翡翠的A货,为纯天然翡翠。只经过传统温和的表面酸或表面墩蜡处理,其翡翠的结构到腐蚀和破坏。翡翠的B货,国家颁布的珠宝玉石标准,优化翡翠为加工过程中,经过了酸浸漂白,墩蜡处理的翡翠。根据酸浸漂白的强弱,还可分为强腐蚀与弱蚀腐两种,强腐蚀优化翡翠相当于市场所称无胶B货。其内部己受到很大程度的破坏。充胶处理翡翠在加工过程中,经过了强酸腐蚀漂白、去劣存优处理,其翡翠内部结构受到严重破坏,然后注入增透固结的胶质聚合物填补称充胶货。不管优化翡翠还是充胶处理翡翠,实际上应定为破坏性处理翡翠即B货。而弱腐蚀翡翠,因对其内破坏性不大,应称优化翡翠。另外,用水玻璃(硅质物)充填翡翠,还有用纳米级的铝质物、硅质物充填翡翠的,均称为高级B货。充胶加色处理翡翠,通过酸浸漂白注胶或不注胶,并加入染色剂的翡翠饰品称B+C货。翡翠的C货,为染色翡翠。不管酸浸漂白与否,充胶与否,凡人工加色的翡翠称C货。
翡翠的主要鉴定特征翠性:不论翡翠原料或成品,只要在抛光面上仔细观察,通常可见到花斑一样的变斑晶交织结构.在一块翡翠上可以见到两种形态的硬玉晶体,一种是颗粒稍大的粒状斑晶,另一种是斑晶周围交织在一起的纤维状小晶体.一般情况下同一块翡翠的斑晶颗粒大小均匀.石花:翡翠中均有细小团块状,透明度微差的白色纤维状晶体交织在一起的石花.这种石花和斑晶的区别是斑晶透明,石花微透明至不透明.颜色:翡翠的颜色不均,在白色、藕粉色、油青色、豆绿色的底子上伴有浓淡不同的绿色或黑色.就是在绿色的底子上也有浓淡之分.光泽:翡翠光泽明亮,抛光度好,呈明亮、柔和的强玻璃光泽.密度和折射率:翡翠的密度大,在三溴甲烷中迅速下沉,而与其相似的软玉、蛇纹石玉、葡萄石、石英岩玉等,均在三溴甲烷中悬浮或漂浮.翡翠的折射率为1.66左右(点测法),而其它相似的玉石均低于1.63.包裹体:翡翠中的黑色矿物包裹体多受熔融,颗粒边缘呈松散的云雾状,绿色在黑色包裹体周围变深,有"绿随黑走"之说.
托水性强:即在翡翠成品上滴上一滴水,水珠突起较高.总之,翡翠主要的识别特征是:颜色不均,绿色走向延长;带油脂的强玻璃光泽;变斑晶交织结构;有凉感,在查尔斯镜下颜色不变.
古玉一般造型古朴大方图纹美丽,常用兽形雕成,并且端庄厚重!沁色深入,出土的常有水银沁,表面程黑色!老玉并未此特征!本人并非专家仅供参考!
古玉器鉴定方法:
工艺痕迹鉴定
谈古玉工艺,主要是古玉加工艺。其无外有两大方面,其一为清以前至新石器时代的古代手工及半自动化工艺;其二为近代电动工具工艺及砂袋、沙箱抛光工艺。新石器时代晚期,已发明手动砣具,抛光用解玉砂、兽皮轮砣、棉、麻布轮砣等,其特点为钻孔多为喇叭状,长孔多为对钻而成,孔为中细,两端大,孔壁可见粗细不等的螺旋纹,且表面光滑。机械孔壁则较规整,留有细密均等的螺旋纹,另外,孔口边缘也可发现硼碴。这是穿孔鉴定重要方法。战国铁器发明以后穿孔则较规整,但孔壁螺旋纹还不同机械孔壁螺旋纹细密均等。新石器时代与商周之时抛光多用解玉砂、兽皮等为之。10倍或20倍放大镜下可观察粗细不均,但较为顺畅的细凹线,间或也有杂乱无章细凹线,区别于机械抛光或仿照古法抛光的细密均等较为平行的细凹线。这种工艺是鉴定古玉真伪的重要方法之一。也是主要鉴定方法,望大家多观察实物,多比较,需强调一点:必须用放大镜才能观察鉴定。
氧化鉴定
氧化是指玉在各种自然环境下与空气、水及其他物质所产生的化学变化。
氧化有三种现象:一是钙化程度轻重不一的鸡骨现象;二是蚀孔、蚀斑现象;三是氧化严重成粉状。从矿物学角度上看玉器,它的质地致密程度是不同的,也夹杂含有一些其他物质,在长时间的化学作用下质地弱的部分,特别是玉器表面可出现不同程度的侵蚀形成的小孔洞,有的口小腹大,在放大镜下可观察到孔内的化学变化形成的闪亮结晶体,这一点是目前任何方法都不能伪造的。
再一种有氧化情况较重,通常在玉器表面钙化形成白斑,程度轻重不一,但自然地覆盖在玉器局部或全部,程度轻的,表面仍有光泽,严重的则侵蚀成粉末。重要一点是:玉薄弱部位通常氧化较重,火烧假玉器就不这样。
上一篇 : 怎样认识出土的和田玉,历史上用珍珠海螺做酒具的有哪些
下一篇 : 怎样辨别玉和翡翠的真伪,请问如何翡翠和玉怎么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