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使用蓝纹石,如何去保养翡翠的手镯呢

发布时间:2024-01-28 07:00:01

怎么使用蓝纹石

怎么使用蓝纹石

用镶工秘籍就能使用!

如何去保养,翡翠的手镯呢

1.在佩戴翡翠首饰时,应尽量避免使它从高处坠落或撞击硬物,尤其是有少量裂纹的翡翠首饰.否则很容易破裂或损伤.

2.避免与酸、碱和有机溶剂接触.要保持翡翠首饰的清洁,得经常在中性洗涤剂中用软布清洗,抹干后再用绸布擦亮。

3.定期需要休息,定期对翡翠进行清洗:将其浸泡在清水中30分钟,如果因为长期佩戴使其表面出现脏污,只要在浸泡后用小软刷轻擦洗翡翠即可。

4.夏季里最好不要将翡翠拿在手中把玩,因盛夏流汗量增多,在人的汗液中所含有的盐份与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尿素等物质,会慢地侵蚀翡翠的外表。

5.避高温,翡翠经过烤灼会使其内部分子体积增大,使玉质产生变态,造成翡翠失去温润的水分,使其种质变干,而其颜色也会变浅。

本答案源于国家文化市场调查评估中心

象牙手镯怎么保养,戴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象牙手镯佩戴注意事项及保养:

  象牙手镯是有机类物质,比较娇气,除要防止冲击、摔碰、挤压、火烧、水浸、酸碱等剧烈侵害外,对温度、湿度、光照、环境整洁都很敏感。

  所以保养的时候一定要注意不要让其骤冷骤热温度变化,温度不稳定会发生热胀冷缩,易引起变形、龟裂、掉片。湿度不稳定会产生失水吸水,引起胀缩。

  象牙产品喜欢偏潮湿的环境,干燥易发生干裂,但太潮湿易发生霉,一般要求温度在15-25°C,湿度在55%-60%之间,而且也不要沾到水和酸碱有腐蚀性的物质,不戴的时候就放到密封袋里保存。

翡翠首饰的保养

翡翠的保养翡翠作为一种高档的宝石,它的保养很重要,如果保养不得当,就会使翡翠受到损害。翡翠的保养有:

1)忌汗油。由于人的汗液中含有盐份与挥发性脂肪酸以及尿素等,它会慢性侵蚀翡翠的外层,致其受损,从而使翠玉的光度与光泽遭受破坏,使得原先晶莹通透的色相变得黯然无泽。这种影响对那些老坑玻璃种高档翡翠的侵蚀尤为突出。尤其在夏天高温季节里,最好不要把玩翡翠,那些佩戴在离肌肤贴近的饰件,如手镯、项链等,用好后要立即试抹干净,尽量减少汗液对翠玉的侵蚀。

2.忌碰撞。翡翠的摩氏硬度较高,但同时也带来脆性度较大的弱点。经碰撞有时会产生暗裂纹。虽然肉眼不易察觉,但在放大镜下就会原形毕露,它的完美性与价值就将大受其损。收藏翡翠时,应珍藏在质地柔软的饰品盒内,若两件以上的要各自用绒布之类柔质物包裹好。

3.忌污染。翡翠表面的清洁很重要,因为使用后残留的各种污秽会带有酸性或碱性的东西,它们会污染翡翠的表层。每次佩带后,都要用清洁而柔软的棉布抹拭,不宜用染色布。也可用清水和微温水清洗,先将它浸在水中约30分钟,然后用小刷子轻擦洗翡翠镶嵌饰物,最后用柔纸将水分吸干。切勿直接在水龙头上冲洗。另外,镶有碎钻或宝石陪衬的翠玉件,只宜用干净的棉布揩擦。

4.忌曝晒。因为任何高热与高温都会使物体产生热胀,翡翠也是如此。切不可使翡翠在阳光下曝晒,因为强烈的阳光,会使翡翠分子体积增大,从而使玉质产生变态,并影响到玉的质地。同样,翡翠亦不宜受蒸气的冲击,更忌滚水。

5.翡翠也要休息.定期对翡翠进行清洗:将其浸泡在清水中30分钟,如果因为长期佩戴使其表面出现脏污,只要在浸泡后用小软刷轻擦洗翡翠即可。这样腐蚀性的物质就很难长期存在翡翠表面对其进行损伤,同时又能补回翡翠在夏季高温时失去的“水分”。一个月进行一次清洗是很必要的。另外:每次清洗时要注意观察一下挂绳是否有磨损、镶嵌饰品是否有松动,这样及时检修、保养能及时发现送回店内进行维护,避免由于挂绳断裂、镶口松开而造成翡翠摔坏丢失。

变通的洗衣粉、肥皂对玉石饰物(手镯)有无伤害,玉石一般如何保养

会受到影响的,因为洗涤品都含有碱性。长久使外层受损,影响本有的鲜艳度。

只要保证不和硬物碰撞就可以了!

海蓝宝和月光石手链怎么保养?

海蓝宝和月光石手链保养方法分别是:

1、海蓝宝属于水属性水晶。定期1-3个学,用水清洗一次,然后补充能量。月光法,或者海盐水浸泡法都可以。

2、月光石的保养有:

a、消磁:

矿泉水浸泡法:买瓶新的矿泉水,再拿个玻璃杯瓷碗,把水晶放进杯里倒矿泉水浸泡24小时。能平衡晶石的负性能量。

b、御守盐浸洗法:将水晶石放进一杯子里,按照每条手链10克御守盐,兑500毫升矿泉水计算,浸泡24个小时,浸泡完毕后用矿泉水或纯净水冲洗干净再晾干,即可消解晶石周围的磁场,可以同时给多件水晶消磁,则适量加多一些御守盐和矿泉水。注意这里的盐说的是日本的御守盐,非一般的盐,御守盐对金属、水晶没有腐蚀性,不改变水晶性质。黑曜石建议使用御守盐消磁。

青岛钻戒品牌钻石手镯要怎样保养?

不要磕碰,不要接触化妆品和日化用品,钻石其实不是很娇贵,但不保养好,很容易是光泽度变差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