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识别真假玉,天然翡翠和人工染色翡翠如何区别
发布时间:2024-01-24 13:16:02
发布时间:2024-01-24 13:16:02
古玉辨伪
鉴定古玉应该着重于两个方面:一是辨明时代,二是判定真伪。最主要的是前者,大部分玉器只要搞清年代,真伪自明。凡是有艺术性的,才是永恒的、有价值的,艺术价值越高,收藏价值也就越高。
同时还要了解玉材的特性,对和田玉、南阳玉、岫岩玉等玉种的硬度、比重、色泽都要心中有数。玉器的器形和纹饰也是鉴定玉器的重要依据。
爱好者购藏玉件时,首先应看玉质和做工。因为玉质和做工是识别年代的主要依据。另外像纹饰、刀法等同样是鉴别朝代的佐证。除此种意义之外,还有一个重要作用就是判定真伪,确定价值,这才是根本的目的所在。
玉的做工也相当重要,古人用心专精,学艺做工时间又很长,所以有精湛的技艺、深厚的功力,古朴典雅、风格浓郁。其玉器做工体现在纹饰精美,刀法纯熟,线条流畅,远超过当今的机雕工艺水平。
具有了这两条,此玉的价值就较高了。如果再是名工所制、学者、官家所用,价值就更高了。
但必须要注意的一个问题是玉的作伪。玉分今古,新玉当然不存在作伪的问题,可旧玉则往因价高难寻而使作伪的人用心良苦,尤其是清中晚期到民国年间,造伪的手法真是层出不穷,下面略加介绍:
首先应该注意的是“料仿”,就是以玻璃仿造玉,由于仿造水平高,所以很能骗过行外人。在行家眼里是不在话下的。第一,料仿品往过于均匀;第二,料仿品不会出现玉花、玉性这些玉固有的特征;第三,料仿品往会有气泡;第四,它的温润及油质感是很“假”的,尽管有些料仿品的水平已经几乎乱真了。
这里有一个小诀窍,就是这种仿品一般也都有年头了,因为总会有些磕碰,凡断口残缺处都很容易见到玻璃光泽和质地的本来面目。
另外,需特别注意的是“以石代玉”。古人早有“佳石如玉”之说,如果就物理性能看,石和玉的主要物理区别就是硬度不同,而石有硬的,玉也有“柔”的,区别起来确很困难。正因如此,一些仿伪造假者便来钻这个空子,使一些买者受骗上当。所以,在购买时,正确鉴别、综合分析,既要考虑硬度,又要考虑温润;另外,平时要多留心玉的特征,遇有可疑,切勿轻易购买。
还有一些是以玉为基础作伪的。它用的是真料,但以白色岫玉仿白色和阗玉,或在玉上造出种“沁色”,买者一定要格外谨慎。
新玉的辨别
对新玉的质量如何辨别,简单的方法是:一是看颜色。颜色是评估玉品质最重要的因素。颜色达到匀、阳、浓、正的玉为上品。“匀”是指均匀;“阳”是指色泽鲜明,给人以开朗、无郁结之感;“浓”是指颜色比较深;“正”是指没有其他杂色混在一起。
二是看质地。玉是硅酸盐在高温和高压下形成的多晶体矿物,其组成晶体的大小,会直接影响到经过琢磨后的光滑程度、透明度及色调。因此,多晶体结构越细密,玉的质地就越好。
三是看透明度。透明度是与质地相辅相成的物理现象。质地越幼细,透明度就越高。如果玉的通透程度犹如玻璃一样,其内晶体的细密程度就可以使光线直透而不受阻挡。
四是看后天加工。玉被开采出来时只是和矿石一样,必须由经验丰富的专业工匠将石中的有色部分小心地切割出不同的饰物形状,然后加工打磨和雕琢,经抛光上蜡,才能到市场上出售。
五看裂纹。玉上的裂纹可能是在开采或加工期间造成。有了裂纹后,无论其颜色、质地和透明度如何好,都会影响到它的价值。有时裂纹在其表面并不明显,但在阳光下仔细观察就可以看到。尤其是被漂白褪色或被染色的玉,裂纹皆为常见现象。
在辨别玉质量的同时,还要防止人造仿玉的以假乱真。人造仿玉是用玻璃、塑胶等材料染色后制成。玻璃仿玉大多内含气泡,颜色与真玉有别。
玉在鉴别方面的文章很多,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学到、学好的,但只要掌握了大的原则,再有一定的实践经验,判定真伪优劣还是可以做到的。玉都是石头根子,是比较硬的。最简单的方法就是在玻璃上面划,有划痕者为玉,否则,非也。
天然翡翠称为A货,人工翡翠称为C货或B货,他们最主要的区别为:
A货翡翠:即天然翡翠。它的颜色丰富,常见绿色、绿白、白色,也可见浅黄、棕红、浅紫等色。翡翠的结构致密、细腻,硬度较高,抛光面手感光滑。
B货是指曾以化学方法清除表面的瑕疵、杂质以及黄色部份的翡翠,只保留原有之绿色及白色的原素,然后以环氧树脂胶注入玉石内作为巩固,让整颗翡翠看来更通透,颜色更鲜艳。由於在化学处理过程中玉石的内部已遭到破坏,结构因而变得松散,故B货很容易在表面露出裂纹。另如在处理过程中同时加入染色剂便称为B+C货。
C货是指经过人工加色的假色玉。其方法是借高温高压将染色剂渗入原来无色的翡翠中,使它的全部或局部染成翠绿色或紫色等,但其色泽会随时间转淡及变暗哑。
辩别方法
灯下不观色
其实,任何珠宝都不应当在灯下进行颜色的质量评定。而对于翡翠来说,这一点则显得尤为重要。这是因为翡翠的颜色,尤其是闪灰,闪蓝以及油青之类的翡翠颜色,在灯光下的视觉效果要比自然光线下的颜色效果好很多。因此,灯光下只能看翡翠的绺裂,看水头长短,看照映程度或其它特征。而要在自然光线下,察看和评定翡翠的绿色。
色差一等,价差十倍
对于高档的翡翠来说,价差十倍恐怕还不止。例如:一粒50万元的翡翠戒面与一粒500万元的翡翠戒面,翡翠质量?样式、大小、种水、瑕疵?都是一等一的,无可挑剔,二者之间的价格差别关键在于绿色上的高低。而如何认识和区分翡翠绿色的各种差别是极为重要的,至少也要见过和经历过。“多看少买”对于购买翡翠原石来说,“多看”是一个选择的过程;是一个进行比较的过程;也是一个积累和验证经验的过程;是〃买〃的前提。“少买”不是不买,而是提醒你要“看”好了再买。“宁买一条线,不买一大片”对于翡翠原石中的绿色形状特点来说,“一条线”?带子绿?与“一大片”靠皮绿?是同一种绿色形状的两种表现形式,是“线”?立性?与“片”?卧性的分别。“线”的厚度是已知的,而深度是未知的;“片”的面积是已知的,而厚度是未知的。格言的关键在于提醒人们,不要被翡翠表面上绿色的“多”与“少”所迷惑,要认清绿色“立性”与“卧性”的本质。因此,并不是真的见了有一大片绿色的翡翠也不买,而是提醒不要对绿色的厚度有过分的奢望。
龙到处才有水
所谓“龙”其实是指翡翠中的绿色。也就是说:在通常情况下,无论在质地的粗细程度或者透明程度上,有绿色的部位比没有绿色的部位?地子?,都要好一些。当然,有时翡翠绿色和地子之间的这种差别表现的过于强烈时,就象下一个格言所说了。
狗屎地子出高绿
翡翠的地子与翡翠的绿色互为依存,关系非常密切。一般来说,绿色种水好的情况下,地子通常也不会太差,反之亦然。而格言主要提醒人们:不要忽视翡翠绿色的特殊性。虽然不是每一个“狗屎地子”都会有高档的绿色。但是〃狗屎地子〃中可以出现上等的绿色。
无绺不遮花
《礼记》云:“大圭不琢,美其质也。”事实上,高档的翡翠绿色通常也都是以“素”身的形式,来表现其自然本质的。例如旧货中的搬指、翎管之类都属于“素活”。如果雕有花纹图案,其美丽的花纹之下必有跷蹊。故而业内流传有“无绺不遮花”的说法。现代的翡翠制品中同样如此。
冷眼观炝绿
所谓“炝绿”乃是指一种加色的“假翡翠”,这是一种老掉牙的伎俩。时下的做假手段有“冲凉”、“洗澡”和“镀膜”等。当然任何作假或许得逞于一时,而不会永远不露马脚的。以前的格言是对行内人说的,是提醒人们要重视第一眼的感觉,不要放过任何疑点。因此,对于消费者来说,不妨也“冷眼”一点。一定要到信誉好、有质量保证的商店去购买翡翠。
因而把翡翠列入“珠宝钻翠”之中,与钻石、珍珠相提并论。查看大图如何区分翡翠价值中国人特别喜爱翡翠,对翡翠饰品情有独钟。因而把翡翠列入“珠宝钻翠”之中,与钻石、珍珠相提并论。上好的翡翠价格绝不低于同体积的其他宝石,高绿翡翠完全可以与钻石、祖母绿、猫眼石、极品珍珠等贵重珠宝相媲美。翡翠是有等级之分的。市场上所卖的翡翠制品鱼龙混杂,有真有假,有好有坏,因此,如何识别翡翠也就显得相当重要。一般来说,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去识别:1.首先确定是否为硬玉,还是其他类似于玉的矿物,或其他料制品。2.如果确定是硬玉,即是翡翠,还须看它是否经过人工化学处理。3.颜色是否真,是天然的还是人工染成的。在宝石收藏圈内,特别是在翡翠交易过程中,人们通常将翡翠划分为A货、B货、C货和D货。A货是指除切磨抛光外,未经过任何人工改善处理的天然翡翠,也就是俗称的真货,即颜色为真,透明度也为真。B货是指那些经过酸溶液浸泡去除杂质、杂色,以提高透明度、净度和原生绿色的艳度的那些翡翠,即颜色为真,透明度为假。C货是指染色翡翠,也就是说这种翡翠饰品原来并无绿色或绿色很浅,艳丽的绿色是用人工方法进行着色处理的,即颜色为假的翡翠。一般来说,C货翡翠很容易识别,在普通滤色镜下染色翡翠会变红,非染色翡翠不会变红。D货是指假翡翠,成分可能是合成玻璃、水晶、绿色东陵石、绿色髓石、绿玛瑙及市场上常见的“马来玉”和“澳玉”等。目前在市场上最常见又最不易识别的是B货翡翠,B货翡翠绿色鲜艳漂亮,价格十分便宜,仅为同样外观A货翡翠价格的十分之一左右,一般来说没有专业鉴定仪器根本难以鉴别。因此,笔者建议买主在购买翡翠时,一定要店家出具鉴定证书,并明确是否是A货翡翠,以避免上当受骗。如何挑选翡翠上等品质的硬玉称其为翡翠,色、透、匀、形、敲是一般人观赏或评价玉石的方法,并将玉石分为:玻璃种、深色老坑、老坑、金丝、油清、豆青、花青、瓜青等。其中以玻璃种的翡翠为上品,而“水分”很高、透明度佳的又叫作“冰种”,可说是“玻璃种”中的珍品。大部份购买玉镯的消费者可能都有这样的经验,那就是商家会当你的面敲玉镯,听看其声音是否清脆不含浊,而以清脆悠扬有回音者为佳。这样做即是想证明玉石的结晶紧密质地好且无裂纹。1.愈娇绿的愈具价值。2.色匀:除了颜色娇绿,透明度高之外,还必须色调均匀才是上品。3.透明度:硬玉内部结晶组织紧密的质地较好,透明度也跟着高,我们所说的“玻璃种”就是这种透明度高的硬玉,如因玉石本身含铬丰富则形成了冰种翡翠,价值不菲且难求。4.瑕疵:要注意有无裂纹、斑点等,这些瑕疵都会影响硬玉的品质。
水磨玉又叫石英岩玉。
石英岩玉是由粒状石英集合体组成的致密块体,石英含量在90%以上。除主要成分为石项外,还常含有铬云母、绢云母、锂云母、赤铁矿、蓝闪石等矿物。质纯时,石英岩为白色,如京白玉(或晶白玉)。含其它矿物时,依所含矿物的种类、多少、可呈现绿、翠绿、蓝绿、蓝紫、淡紫等颜色。石英岩质玉石的硬度为7,密度2.65左右,折射率约1.54,玻璃光泽。因其质地致密细腻,颜色美观,硬变较高,高度、光泽佳,抛光性能好,并有一定的透明度,颇受爱玉人士欢迎,加之产地丰富,因而市场上较常见,属中低档玉石材料。
翡翠一般都是强玻璃光泽,光泽是越强越好,玻璃种的光泽就是最好的。
许多人都认为翡翠水深,不知道购买的时候该从何入手。事实上,翡翠的类型、种份、颜色、底子、绺裂都是在选购中应该格外注意的,而且不同的货形(翡翠被做成的样子,如手镯、戒面、花件和珠链等)所需要注意的问题也各不相同。购买者若不加注意,必然会在金钱和情感上遭受损失。
在选购手镯时,我们首先要看它的类型。手镯既可分为圆条、扁条,又可分为圆形、贵妃形,还可以分为雕花、素面等几个类型。圆条、扁条是指手镯横截面的形状,圆形、贵妃形是指手镯正面的形状,雕花、素面是指手镯表面的形状。行家所说的条口粗细,是指手镯壁的宽度。值得一提的是,多数我们遇到的雕花手镯都有裂—表面有裂需要有雕工来修饰,像二龙戏珠的手镯(一颗珠子旁边两条龙),看着很漂亮,但它的裂都是很严重的断裂,因此不值得收藏。作为收藏级的手镯,应该是形状光素的。
首先,我们要看它颜色的多少,这对它的价格有着直接的影响—一点颜色和一大段颜色,价格要相差很多;其次,我们要看颜色的浓淡,浓淡度不同的颜色,价格会相差很多;再次,我们要看颜色的鲜、暗,鲜阳的颜色价格会很高,颜色相对暗淡的,价格也就会低很多。以上三点,一般购买者在选购时都会比较注意,但颜色的聚散却是比较容易忽略的问题。事实上,手镯上的颜色是越聚越好。在同样是三分之一颜色的情况下,颜色很聚与颜色散的、星点的存在于手镯中的,其价格会相差很多。此外,我们还要看手镯的颜色是段绿还是满绿。可以制成满绿的手镯是绝不会制成段绿的。通常情况下,满绿手镯要比段绿手镯的价格高很多。然而,并不是所有满绿的手镯都要比段绿的手镯贵,判断手镯的价格还要看手镯的种份。不同种份的价格会有天壤之别。像一只满绿豆种手镯可能仅值三四万元,但一只冰种段绿手镯的价格能达到几十万元,当然,冰种满绿手镯的价格可高达几百万元。
翡翠手镯的类型和颜色,一般人在选购时都会注意到,但在看手镯时最重要也最容易看错的还是它的底子(底子就是绿色以外的部分)。
一般情况下,翡翠绿色部分的种会很好,很透彻,但是非绿部分的种会特别干,不透彻,这就是行家所说的“龙到之处有水”(把翡翠绿色的色带比喻成一条龙,有绿的地方往种水都会比较好)。绿色部分种份相同的两只手镯,由于底子不同,在价格上可能会相差很多倍。
翡翠手镯的绺裂,在对光观察时比较容易看到,但有时手镯里的石纹、色路也容易被看成绺裂,购买者需要在实践中比较区分。表面看起来毫无瑕疵的,很可能是种不好,这时不容易看出翡翠内部的问题,在选购的时候也容易判断错误。而种越好的翡翠,内部越清楚,绺裂等现象也越明显。因此,手镯的绺裂在选购时虽然需要重视,但不要过于强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