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3、可以看珠子的孔道部分,颜色和表面的颜色是否一致,原矿的绿松石孔道和表面颜色会有一定差别的,而优化的松石,由于是加胶的,所以颜色会比较一致...下面是绿松石缝里怎么盘,绿松石瓜珠盘玩方法的详细诠释。
绿松石瓜珠盘玩方法?
净手盘完就好松石可以适当用手套辅以清洁表面
你好!
洗干净手再盘玩,忌汗油,不要接触洗洁精、肥皂等化学用品,每天盘玩后记得用软点的布沾水擦一下表面,干燥的时候记得保湿
仅代表个人观点,不喜勿喷,谢谢。
原矿盘玩禁忌:
1、不能沾任何皮肤以外油脂,否则会“花脸”。
2、不能大汗手盘珠,否则不容易“包浆”。
3、湿气特别大不能盘珠,否则光泽会黯哑
4、盘珠不能用指甲扣珠子。
5、盘完一遍不能随手放下,需用细棉布擦拭一遍。
6、不能暴力盘,盘珠时避免珠子大力碰撞,否则会“撮毛”珠子,以前的功夫都白费。
7、不能泡热水,盘不到的缝隙可用软毛牙刷沾清水温柔擦洗。
8、避免长时间高温,容易失水分。
对于真正的玩家来说,盘玩松石最重要的是修身养性的过程,什么手掌类型都是爹妈生父母给的,其实没必要因为肤质类型不好就对文玩失去了信心。只要用心去玩,自己的宝贝都能出彩,最后希望每位玩友都能盘出自己理想的包浆。
绿松石原石加工都要经过哪些步骤呢?
你好,绿松石加工要看你要加工什么,加工珠子的,一般是切料、打磨成型、抛光等就好了。要是雕刻的话,一般都是剥皮、画造型、雕刻、抛光等就好了。总之,加工的东西不一样,步骤也不一样,大体都是差不多的。
经常有玩松石的朋友发图问我:绿松石是原矿的还是优化过的
这个问题真的很难回答,我敢说松石圈里哪怕玩了几十年松石的老人,也不敢就凭一张图片,判断一个绿松石的原矿与否,更多的是告诉您有可能是真的还是假的。当然因为真假好断,优化与否却很难说,现在的优化技术看图根本看不出来,更何况还有各式各样的色差,修图,每个手机型号拍出来的效果也都不近相同,这个时候我希望我们的广大玩家有自己的一些判断,顺便交给大家一些小技巧,怎么断原矿松,不过这些小技巧也不一定都对,因为只是经验必定不是检测机构
上图:是一枚无优化处理过的桶珠
第一个小方法:是用手握住松石握个30秒左右,然后再找个素料球球握到手里30秒,对比就出来了,如果是原矿的松石,会有轻微的粘手感,但是沁胶的绿松石基本不会有粘手的感觉,就跟手里握了一个素料一样。(判断的原理是原矿的绿松石内部有天然的缝隙,当手使劲的握住松石的时候,势必会把松石内部缝隙里的气体挤压出来,当松开手后,松石就会和手有轻微的吸附感,沁胶松石的内部基本都已经被胶纸充填,所以就跟握塑料球一样,不会有粘手感)
上图就是假货了大家可以做个对比,很容易分出来的
第二个小方法,就是老生常谈的泡水,关于泡水,很多商家也说了很多次了,现在却有人说微沁的泡水也有水痕,但是,事实上我找过几个微沁的珠子泡水,却根本不见水线,微沁的珠子可能是带久了会有轻微的色变,但是泡水不会有水线。除非是整个都丢水里泡了一天,泡一半根本没有水线(另外高瓷高蓝泡不出水线的).原矿绿松石是在盘玩后颜色会变深!!可是你就光是在泡在水里需要很长时间颜色会变浅一点!!不是很明显!!因为吸附在表面的油脂不容易稀释
上图:泡水前照片
上图:泡了水之后图片
第三就是手感,这个手感和第一个小方法类似,比如在冬天的时候,绿松石是玉质体,如果没有优化过的拿到手里就跟拿湖里的鹅卵石一样非常的冰手,但是沁过的松石拿到手里的感觉就和拿素料差不多,轻,而且不是那种透心凉的感觉。
天然原矿的,是越蓝越好的,一般的绿色和淡绿色的价格在几百克价左右,越蓝价格越高,
蓝度于硬度是想匹配的,一般高蓝的绿松石,密度也会很高
一·鉴别绿松石的真假和优化就不得不讲到绿松石的颜色,绿松石的颜色细的来说有几百种,但是常见的有蓝色、浅蓝色、蓝绿色、绿色、黄绿色、浅色几种,因为是自然形成,所以颜色一般分布不是特别均匀,而且一般都有铁线,没有瑕疵的绿松石很少见,价格也很贵,一般现在商家为了迎合消费者喜好,经常会对松石进行人工优化,使绿松石看起来很美观,可以采用以下几种方法鉴别绿松石:
1、看颜色是否过分均匀,有颜色过渡的地方,过渡是否自然、均匀
2、一般表面干净的优化绿松石,表面都会有很多白色的斑点,行业称“飘白花”
3、可以看珠子的孔道部分,颜色和表面的颜色是否一致,原矿的绿松石孔道和表面颜色会有一定差别的,而优化的松石,由于是加胶的,所以颜色会比较一致
4、可以用蘸氨水的布擦拭下绿松石,如果掉色则是假的
二·看光泽鉴别,原矿的高瓷绿松石,经过打磨后,会犹如瓷器一样,而优化的松石和假冒的松石在瓷度上会大打折扣,目前市场上的优化(微沁)珠子的光泽和原矿的光泽非常接近,通过光泽鉴别绿松石的几个小方法:
1、天然高瓷的绿松石光泽有瓷器的质感,而优化处理后的松石在光泽上偏塑料光泽。
三.水测法鉴别,将松石的一部分放在水中,另一部分露出水面(露出部分不能沾水)放置一段时间后,观察浸在水中和没有浸在水中的两部分之间的变化,是否有明显的分层线(简称水线)通过观察水线是否明显能,看出珠子的孔隙是否被胶水堵住(即沁胶、灌胶、封蜡),但是观察水线的方法不能通用,在鉴别密度一般或者较差的绿松石可以用这个方法,只能作为判断绿松石是否经过优化的参考
四·看铁线鉴别,是否有铁线就是真的绿松石呢?不一定,因为有些仿冒的绿松石会人工的加入铁线,这样人工加的铁线,在走势和分布上会显得很呆板,在铁线的粗细上也会显得过于一致;真正的绿松石铁线是往内凹的,而人工制品则是往外凸的
解密:为什么绿松石放久了会开裂
你好。绿松石是一种含水的玉石,比较金贵,所以平时要多多盘玩(除了沐浴等要取下来,避免接触油脂等物质),使其保持一种润养的状态。长时间放置,不盘玩,会使其局部缺水,就会形成裂纹。如果真的需要放置,可以选择稍微阴暗空气比较有湿度一点的地方,隔一段时间就浸泡几个小时。如果绿松石产品是大件,需要摆放,可以隔一段时间用湿毛巾擦拭,或者在旁边放上一杯水。总之,一句话,既然购买了绿松石,那就好好用心去把玩吧,不要(冷落)了人家。只要用心去盘玩,即便品质略微差一点的原矿绿松石,也会给你足够惊喜。
虽然我很聪明,但这么说真的难到我了
什么原因会导致绿松石裂开??
看了不少资料,自己也接触到一些案例,今天就来谈谈这个绿松石开裂。
简单说就是一句话——绿松石开裂就是表示绿松石本身有裂,内部有伤,和水的关系不大。
绿松石大多身处断裂带,尤其咱们国家的,所以你看绿松石基本相对于动辄可以1吨重一块大玛瑙等宝石而言真的是无大料的,这个做生意或者自己是收藏爱好者的都明白。同理、南红也是一样吗,这都是地质原因决定的。所以其实很多松石其实在自然新城过程中就在多次经历这个大块变小,小块开裂--渗透-侵袭-愈合,甚至再开裂的过程,所以当绿松石作为不透明石种最终到你手上时,它经历过的全部不是你匆匆看一眼就可以肯定的,尤其那些密度硬度相对较低的。
经常听见很多朋友都会说,买来的时候看不到,可是带着带着就有了,甚至最后不小心跌一下或者盘着摸着就裂开了。我的想法就是其实裂纹好比夜晚的太阳,他只是暂时存在于地球另一端,你只是暂时没看到而已,你和他终究要相遇,那是你们躲不开的缘分。
我们之所以暂时没有看到或发现某些裂纹,我的理解是以下2点。
1任何东西都有他的脾性。木有木性石有石性。常言道——美石为玉,玉有九德,德也是性。绝大多数木头时间久了会开裂,这是木性。脾气大的裂的大裂的快。脾气小的不易发觉,很好的保护和盘混个几百年甚至没问题。块头越大力越大,同样材质下的东西一个大桌子一个大橱柜或者一个板凳肯定早过一颗小圆珠开裂。石头相对于木头而言,韧性更小,力也要小,但也会存在这个性。以前受过内伤暂时没发觉,但是隐患已经种下,所以到了时间自然浮现出来,因为这个力的作用也需要一个时间。
2打磨抛光。自然界的绿松石变为成品之前的最后一步必然是打磨抛光,细微的绿松石粉末结合高速抛光的作用形成的光泽会暂时掩盖某些细微的或不易察觉的裂。很多人都会说这绿松石怎么越带越花,其实很多情况就是他本来就这样,只是你到手时的抛光让你以为你手中的绿松石颜色多么均匀一致而已。某些松石甚至在钻孔或扩孔时被弄裂或在力的作用埋下隐患。
所以绿松石开裂应该是自身存在的问题决定的,和水的关系不大,但我不能说没有,下面就来谈谈和水啥关系。
卖菜的会在菜上洒水,既好看又保湿还能增加重量,玩松石的得明白你是厨子、上菜的、还是买单的吃货,不同位置的表现和选择应该是不同的,至少不是同一目的。石头就是石头能吸多少水呢,指望着点水来保持一个相对脆性的石头,我觉得不现实,理由如下:
1绿松石中含水,但是化合物结晶形式,并不是液态水。泡水更多只是视觉上的心里满足,感觉好像喂饱了一个宠物或宝贝。
2石头是脆性的,人洗脸补水尚须化妆品辅助来锁水,那密度硬度大过人脸N倍的石头能吸收多少呢,就算吸收了,还是会很快的挥发掉。
3到了冬季尤其某些干燥的北方,水不但无助于绿松石,甚至相反在天气的干冷作用下,石性的力会比以往表达的更为强烈,促使本就存在内伤的绿松石加速开裂,这个现象相信经历过松石开裂的玩家应该不难回忆。
如下原因:
1.松石瓷都太高,会形成冰裂,但只是裂纹并不会裂开.
2.松石加工的时候操作不当.也会导致松石开裂.
3.松石密度小,摔一下也会开裂.
4.注胶松石,注胶是在强压下进行的,也可以吧松石压裂.
这个是放时间长了风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