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山玉创新设计研究

发布时间:2020-06-18 18:19:10

泰山玉出自泰山,得泰山之神气,集玉文化与泰山文化于一体。人们对泰山玉的欣赏不再局限于玉石自身之美,更多的是因为其深入人心的泰山崇拜与文化情结。泰山玉的开发还需要走分类设计、各展所长的路径,合理、高效的利用不同品质的玉料,实现经济和文化价值的最大释放。

image

image

泰安玉之源工艺品有限公司“天仙照鉴”系列作品

泰山玉产于山东省的泰山南麓,是一种蛇纹石质玉,玉质地细腻温润,呈现半透明至不透明,油脂、蜡状光泽,硬度为4.8-5.5。泰山玉自古以来的记载就与泰山紧密相连。《山海经》的“泰山其上多玉,其下多金”、曹植《驱车篇》的“神哉彼泰山,五岳专其名……上有涌醴泉,玉石扬华英……”、五代《福地记》的“泰山多芝草、玉石”等历史文献都对泰山出产玉石做了记载。

泰山玉的发展状况

泰山玉是山东省泰安市的重要矿藏资源,也是山东省唯一探明储量较大的玉种。2009年之前,泰山玉被当地居民无序开采了一部分,但整体保存良好,未进入真正意义上的市场开发。2009年,泰山玉封矿禁采,开始实行全面管控,由泰安市财政出资对泰山玉进行资源勘查,探明总玉石储量为271.1万吨,泰安境内玉石量为189万吨,占总储量的69.7%,济南长清境内82.1万吨,占总储量的30.3%。2011年组建泰安市矿产资源储备开发中心和泰山矿产资源开发投资有限公司,泰山玉成为国内唯一由政府独立开发的玉石。2013年泰安市斥资4.45亿,统一济南、泰安两地泰山玉资源的矿权,实现了泰山玉的唯一矿权,加强了资源的有效储备和源头控管。2014年建立石蜡河玉石市场及泰山玉都综合服务平台,实现泰山玉加工、贸易、旅游为一体的创新交易模式。泰山玉在政府的统一规划下实现了有序开发,合理开采,极大的保护了泰山玉的矿藏资源,实现了可持续开发的战略。

然而“泰山玉”在2017年之前却只是当地人对泰山产蛇纹石质玉石的俗称,这一名字并未得到官方的认可,没有官方的正式命名对泰山玉的发展和推广极为不利,泰安市政府开始积极筹备“泰山玉”的官方认定工作。

2015年8月,珠宝玉石国家标准修订与研讨会在泰安市举行,在研讨会上,泰安市正式申请将“泰山玉”列入《珠宝玉石名称》,并对其可行性做了分析报告。2017年10月,泰山玉被纳入《珠宝玉石名称》国家标准名录,泰山玉有了自己的“身份证”,这成为泰山玉发展进程中的标志性事件。2018年,“泰山玉”杯玉雕大赛暨泰山玉文化论坛在泰安举行,泰山玉首次承办全国性的玉雕和宝玉石活动,在全国珠宝玉石行业中崭露头角。

image

泰山玉雕刻《国泰民安》泰山玉的文化属性

泰山玉具有丰厚的文化内涵,承载了泰山悠久的历史积淀,将古代帝王封禅文化、儒释道文化、民俗文化汇聚一身。

1.封禅文化

东岳泰山是五岳之首,有“天下第一山”的美誉,是中国传统名山的典型代表。自秦汉以来先后有十二位皇帝君临泰安,封禅泰山,以玉祭祀天地,祈求国泰民安。千年封禅地,华夏文明源,泰山封禅成为泰山文化中份量最重、最有历史特色的文化因子。现收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唐、宋封禅玉册和陈列于泰山岱庙东御座的清乾隆温良玉圭经考证都是使用泰山玉制作而成,泰山玉在古代就被作为国之礼器使用。

2.宗教文化

泰山之所以被称为神山,也因其宗教信仰甚多。据史料考证,儒释道三教在起源阶段就与泰山结下了不解之缘,泰山经历了三教兴起、繁盛、衰落的全过程。至今泰山仍旧是庵、观、寺庙并存。泰山的封禅文化与道教息息相关,道教把持了泰山的封禅大典,也成为泰山的第一大教。从岱麓至岱顶,道观密布。泰山老母是泰山道教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泰安以及山东当地有着众多的信徒,泰山老母又称泰山老奶奶,是对碧霞元君的俗称。民间传说的碧霞元君神通广大,能保佑农耕、经商、能治病救人,尤其擅长送子和保佑儿童,因此求子求健康求富贵者众多。

3.民俗文化

泰山经历过沧海桑田之后,展露给世人的不但有自然的造化神工,更成为人类灵魂世界的一片心灵净土。“登泰山,保平安”逐渐成为一个美好的愿景,泰山也成为一种平安的象征,谓之“稳如泰山”、“平安泰山”。“泰山石敢当”更是泰山的特色文化产物,它以其镇宅、避邪、保平安的神圣特质,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绚丽瑰宝,是人们内心世界的一道慰藉。“泰山安则四海安”,更是将泰山与“天下为安”、人民安居乐业的福祉紧密联系在一起。

image

李远群设计、祝贺雕刻的泰山玉玉雕作品《家园》泰山玉的创新设计

文化加持

玉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国人对玉的喜爱除了玉石自身优美的特性外,更多的是因为历史赋予它的文化属性。

image

山东艺术学院设计学院工艺美术系首饰设计陈文彬同学的作品《岱》,以泰山玉的墨玉和花斑玉为材料

泰山玉的玉石文化具有鲜明的地域特色,这是其相较于其他玉石的优势所在。泰山玉中所蕴含的封禅文化、儒释道文化、民俗文化都使泰山玉的创作有了自己的特色之路。图1是泰安玉之源工艺品有限公司的“天仙照鉴”系列作品。“天仙照鉴”玉玺是宋真宗封禅泰山时献给碧霞元君的宝物,清顺治甲午年(公元1654)年,玉玺重现泰山,后历经劫难而残缺。重镌的“天仙照鉴”玉玺以泰山玉为原材料,蕴含照鉴人间善恶,保佑国泰民安的寓意,是泰山封禅文化、道教文化和民俗文化的融合与统一。图2作品《国泰民安》也是以泰山玉雕刻而成,体现了稳重、大气的“稳如泰山”精神和吉祥、平安的“福佑平安”精神。

中国是“爱玉之国”、“崇玉之邦”,玉和**民族的历史、政治、文化和艺术的产生和发展都有着密切的关联,它影响着**民族世世代代的观念和习俗,影响着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的典章制度。泰山玉在推广之初就着力强调其文化属性,泰山玉的作品题材也多以传统泰山文化为主,作品形式多为传统玉雕设计。

本文为山东省艺术科学重点课题《山东泰山玉文化产品创新设计研究》(ZD201906224)和山东省教育厅《传统手工艺与乡村振兴齐鲁青年创新团队》(2019RWH003)项目成果。

精彩图片

热门精选

大家正在看

首页
商城
知识
鉴定
回收